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52344
大小:2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1) 1.时间:从神话传说时代——夏建立之前 2.农业: 农作物:北粟南稻 生产工具:木、石、骨制,耒、耜等。 3.畜牧业:家畜饲养猪、牛、鸡等。 4.手工业:养蚕缫丝。 1.夏朝和商朝的政治 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 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 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 2.西周的政治制度 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京; 分封制: A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 B分封
2、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 C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A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D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 农业: A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材料是木、石、骨制,耒、耜等。 B土地制度:井田制。 手工业: A青铜制造: B丝织业: C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由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多是军用品和奢侈品,不进入市场流通。 商业: A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 B周朝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政治形势 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
4、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社会改革 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 A背景: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士阶层崛起,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主张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B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 C秦国:商鞅变法——
5、变法最为彻底和成功的 ①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②措施: 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厉禁止私斗;推行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依据《法经》而制定法律;社会风俗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③结局:商鞅被害,新法未废。 ④作用: 对秦国: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
6、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兼并六国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对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⑤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4.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 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7、 生产工具:铁农具、牛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水利工程:秦国:都江堰、郑国渠 2.手工业生产 私营手工业兴起:由私人经营,主要用于民间消费,进入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也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 官营、私营和家庭三种手工业生产形态并存:官营为主导、民营和家庭为主体。 3.商业的发展 私营商业的兴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8、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