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

ID:20752341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5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_第1页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_第2页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_第3页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_第4页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史(2)  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中国家。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纷争局面,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2.千古一帝——秦始皇  主要功绩  A.兼并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B.政治制度创新: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行县制,颁行法律。  C.经济文化措施: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  D.开疆拓土: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建灵渠,设立三郡。  秦末暴政:修筑长城、骊山

2、陵墓、阿房宫,沉重的赋税徭役;轻罪重罚,严刑峻法;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评价  A积极: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局面,开创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其最大历史贡献。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B消极: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使秦朝二世而亡。  总体评价: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思想文化: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  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  继承发展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发展;两汉开展积极主动的外交,以中国

3、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  2.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中枢机构的变化:建立中朝。  经济  1.农业  A生产工具:犁壁,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B水利工程:漕渠、白渠等。  2.手工业  A冶铁业:东汉  B丝织业:有“丝国”之称。  C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  A开通丝绸之路。  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等官营,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思想文化  1.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  A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B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渐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新的思想,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A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代表作:《春秋繁露》  B主张: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强化皇权。同时君主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C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

5、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科技与文化  科技: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医学:  A《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B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望闻问切四诊法。  文学:汉赋——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  A政治上:南北方的分裂和对峙是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经济上:各民族之

6、间经济交流加强,江南大规模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C文化上:既反映出时代政治经济特征,又具有民族融合和外来文化影响的特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背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B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部由游牧生活转向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C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D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使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E孝文帝的个人因素。  改革的措施  A前期的改革措施——政治方面,建立各种

7、新制度  ①均田制。  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只准使用,不能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作用: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三长制。  内容:废除宗主督护制,建立基层政权,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作用:三长制的实行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③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  B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移风易俗:  ①穿汉服。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  ④通婚姻。  ⑤改籍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