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

ID:20740110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5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_第1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_第2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_第3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_第4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及惰性成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参与惰性。究其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社会大环境和课堂小环境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学生缺乏参与教学的内在动机,教师设计的教学参与活动方法和内容不当,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考核不够合理,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惰性;成因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54-02近年来,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热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众多人士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学生

2、深度参与”模式、“立体化”模式、“研究型”模式、“双主体”关系模式等主体性教学模式[1]。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少学生参与、学生被动参与和局部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2]。笔者所在学校近两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应付教师设计的多样化教学活动。为了把“我不参与”和“要我参与”的那部分学生转化为“我要参与”的学生,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得深入研究学生参与惰性的成因。一、社会大环境对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3、的不利影响从国际社会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严峻考验,学生有疑问、有困惑,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危机”。从国内社会来看,自改革开放开始,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文化逐渐腐蚀着中国的优秀文化;诸如官员腐败、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也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许多学生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这一切都有可能使学生从心底深处排斥甚至厌恶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而形成教学参与惰性。二、学生认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满足自己的现实需要需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内在动因,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

4、,学生就没有参与的兴趣。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参与之间存在循环互动关系,需要是参与的动力,需要越强烈,由它引起的参与就越积极,而积极参与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需要水平。参与惰性的形成是逐渐积累的结果,往往是越不学就越不爱学、越不参与就越不爱参与。如果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学生就会对其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反之,就很容易被学生拒绝,学生会对其持消极的学习态度。其实学生有多种现实需要,但这些需要有主有次、有轻有重。学生往往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计算机、大学外语和专业课相比较,认为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尤其是不可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为用人单位一般并不在乎学

5、生的政治课成绩考了多少分,所以,这种“无用”的课听不听无所谓,可上可不上,更不值得下功夫在课后花费很多时间制作老师要求自己准备的材料,去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三、教学参与的课堂环境中缺乏和谐、民主、公平的氛1.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甚至不敢表迗自己真实观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学参与的课堂环境中缺乏一种和谐、民主、公平的氛围。一些教师认为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绝对就是真理,不容置疑,学生当需顶礼膜拜。对于学生们提出的种种错误观点,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直接否定,没有辩证地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自己去发现真理,学生就会产生诸如不受尊重、不够平等的感受,久而久之,学

6、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热情就会受到压抑,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形成严重的参与惰性。2.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规模小的班级实施教学参与活动相对较为容易。但是,在一百多人甚至二百人的大班,实施教学参与活动就相当困难。别的先不说,仅仅是让学生都有一次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学生分组派代表参与课堂教学,极易造成相当一些学生“搭便车”。能够频频“搭便车”的学生,当然会形成强烈的参与惰性,并引发其他学生的效仿。其他相当一些学生出于从众心理,认为“他能搭便车我也能搭便车”、“不搭白不搭”,最终发展为同组成员之间互相推倭,都不愿意真心实意地深度参与课堂教学。而且,“搭便车

7、”行为会使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有失公允,对于这些正处于敏感时期的大学生而言,不公平感会大大削弱他们的教学参与动机。四、教学参与活动方法和内容设计不够恰当1.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的教学参与活动与当时的课堂情境不相容,势必造成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比如,在学生刚上完体育课身心非常疲劳的时候,强行要求让学生即兴发言;或者在学生非常关注刚刚发生的某一社会事件并希望在课堂上能得到更多信息的时候,教师自己却不闻不问,安排学生讨论另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或者是为了赶进度,教师突然地提出问题,没有给学生反复思考的时间,立刻点名回答,学生如果答错了,教师又急于给出正确结论。

8、学生体验不到成功发表见解的乐趣,既不能强化学生的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