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35687
大小:7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5
《论管子平衡观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管子平衡观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当观察、认识和处理事物,事物整体中的双方出现都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的矛盾,既不能以一者消灭另一者,也不能以一者消融另一者的情况时,平衡观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是平衡观的实质之所在,管子平衡观就是具有这种精蕴的一个古代范例。中外学界一般认为,平衡观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之一。本人以为,管子平衡观可算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完备、最精致、最有生命力的。可是,长期以来未被学界所重视,原因之一是《管子》被看作非一人一时之作[1]P467,不会有其系统理论的[2]P316。其实,司马迁早就肯定地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
2、《九府》其论卑而易行。[3]P303古汉语的论即指有系统的主张,如《说文解字》说: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4]P92这说明《管子》是有系统理论的,即使是简约便行的。凡读过《管子》的都会感到,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平衡观,管子借以论说治国、理政、安民、正心等的同时阐述了它,其中,《山至数》、《轻重乙》和《国蓄》等篇,比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平衡问题,集中反映了管子平衡观的基本内涵。一、要素平衡与整体稳定在《山至数》篇里,管子论述了要素平衡与整体稳定的关系。他说:国策出于谷轨,国之策货,币乘马者也。今刀布藏于官府,巧币、万物轻重皆在贾人。彼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彼谷重而金轻,人君
3、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此守天下之数也。(《山至数》)管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办法取决于对粮食的筹算,国家谋求物资的手段无非是对货币的计算筹划。现在刀币、布币藏在官府里,但是,利用货币投机买卖、物价高低完全取决于商人对市场操纵。币值上升则物价下降,币值下降则物价上升,粮价上涨则金价下跌,国家如果能把握好粮价、币值和黄金价格三者之间的平衡,天下就可以稳定了。这就是掌握天下的道理。这里,管子的观点是:其一,要素之间的平衡是整体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当时,谷、币、金等是经济社会整体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数量多寡等来调节以达到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旦实现平衡,天下这个大局就可定、可守。其二
4、,要素平衡以整体为前提,若离开整体,则无所谓平衡。管子是从国家或天下这个整体出发,谈谷、币、金的平衡问题的,而那些唯私利是图的贾人是不会有这种意识的。其三,要素的多样性与整体的统一性是可以平衡的。谷币金、农工商等是多样的,但与国家整体是可以协调平衡的,虽抑商不无过失,但从未灭商。这些观点显然是管子继承和发挥传统的大一统和中道理念的结果,且在《管子》书中多有体现。首先,关于要素平衡是整体稳定的基本条件。管子把各行业的均衡发展看作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当时存在着舍本事末即厌农悦商爱奇巧的情况很严重,他说:悦商贩而不务本货,(《八观》)野与市争民,(《山至数》)今为末作奇巧者,一
5、口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民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治国》)针对这种情况,管子主张:夺之以轻重。(《山权数》)说的是要有分寸地进行宏观调控,守四方之高下,国无游贾,贵贱相当,此谓国衡。(《揆度》)善正商任者省有肆,省有肆则市朝闲,市朝闲则田野充,田野充则民财足,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不穷。(《揆度》)意思是说,国家要善于管理商业领域,去掉过多的店铺子,人们自然归田种地,从而百姓富足,赋敛自然有保证,所以,要将农、工、商等行业纳入有序轨道,统筹兼顾,力求达到均衡发展的局面,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法法》
6、)其次,关于整体是要素平衡的前提。管子把国家长治久安看作是对民众取予有度的前提。在经济上,国家对百姓的取予是经常的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管子主张取予有度。所谓度,管子说:度法者量力而举功。不为不可成,量民力也。(《山权数》)管子不是以国君的需要而是以民力为根据来决定取予之度的。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无度而用,则危本。(《侈靡》)过度征收税赋会引起民众贫困,不利于农业生产,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7、。管子认识到,虽然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最好)也。(《形势》)但是,为政不可能只给予而无取,只是予为重、取为轻,因为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国蓄》)所以,应当寓取于予之中,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牧民》)唯有这样方能使天下乐从。(《国蓄》)总之,在管子看来,为政必有取予之事,必然产生政民矛盾,只有取予有度,寓取于予之中,才能使政民矛盾平衡,才能使百姓乐业,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立政》)然后民富君无与贫。(《山至数》)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