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

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

ID:20728217

大小:226.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_第1页
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_第2页
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_第3页
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_第4页
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练>」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1、应变式力传感器(1)单臂电桥t/o£~41A/?(/()t/o=引出线固定垫托盘弹性体限程螺丝模板(2)半桥(3)全桥三、实验装置应变片加热器oo四、实验步骤1、按照示意图连接电桥电路2、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电源开关。按步骤调零电路。3、依次缓慢添加砝码(20g)至托盘屮心位置,示数稳定后,读数,记录数据。添加至7个盾,结束测量。4、随机放至2〜3个砝码至托盘中心位置,读数。用相同的砝码,反复测量10次,记录数据,结朿测量。

2、5、反复上述步骤,进行半桥、全桥电路测量,记录数据。五、实验数岁1、单臂电桥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电压(mV)-0.225.050.275.7100.8125.4150.4175.4重量60606060606060606060(g)电压78.879.279.279.279.279.279.479.379.479.3(mV)2、半桥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电压(V)00.0470.0950.1430.1920.2400.2880.336重量(g)60606060

3、606060606060电压143.143.144.144.144.144.144.144.144.144.(mV)00836898793、全桥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电压(V)00.0980.1990.2950.3940.4900.5910.687重量(g)60606060606060606060电压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V)4445556666六、数据处理1、依最小二乘法拟合电正一重量曲线,对电桥电压一重量关系进行标定。

4、依最小二乘理论,a变量应为准确值,函数为相互独立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此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而标定直线重量相对于电压显然为更准确的,所以即使最后使用的为重量一电压曲线,使用电压一重量曲线也是更加正确的。(这里面原理的正误在后面有讨论。)y=0.05+1.254xy=-0.750+2.405xy=0.667+4.9082、对相应电压值作为数据处理,由于“认为”最小二乘法标定直线为正确的,电压一重量关系对于每个数据都和同,则最后可通过函数的平均值,标准差传递公式得出正确结果。y=kxCTy=k(Jx得出

5、相应结果y±(r.、■:63.13土0.4360.35±0.1059.99土0.063、对于粗大误差,标定曲线通过散点阁发现,不存在粗大误差。(这里不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因为通过散点图就可得图线拟合地很好,另外即使得出结果,对于“认为”标定直线为正确的实验方法,没冇任何对之后数据处理的作用,只能将“拟合直线正确”作为原理误差)4、对于系统误差,从读数时就发现存在很明敁的漂移;即使从十次测量的数据来看,由马利科夫准则,也可判定存在明显的线性误差。但即使可以发现,误差理论也没学相应的补偿方法。七、计算与

6、结论若按方差反比分配权则依三次十次测量可得结果:184910036y±(r;=(60.13±0.05)g八、感想与体会1、原理上看,除了单臂电桥有非线性误差外,标定也存在如上所述的问题。而用制造精度与所测砝码精度相同的砝码标定,虽然数据很多,可消除随机误差与单个制造的未定系统误差,但是实际有意义的位仅为60g附近的函数位。且用于标定的数据数目还少与最后用来测量数据的数目。因此,使用更高精度的砝码标定最好,也可得到最终测量不变的系统误差。2、实验过程屮,电路存在很大的漂移。虽然,每测完一组数据,都要重新电路

7、调零,但实验过程中,示数随时间变化很快。因此可以保持恒定载荷,记录电路漂移规律,修正此系统误差。3、实际实验箱有最后一级运放可以调节(只可调小不可调大)放大倍数。由于开始使用mV之后乂使用V捫,其实造成了一组测量,从示数来看不等精度。所以应最初调小放人倍数,使数据总在同一量程。(但这样灵敏度T降又导致精度卜*降)4、要达成高精度测景的实验,即使原理很简单,其中数据处理的原理,实验的设计等都是非常复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