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

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

ID:20696611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5

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_第1页
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_第2页
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_第3页
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_第4页
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摘要]此文审视香港人对日本与南韩的刻板印象,结果发现香港人认识日本及其人民多于南韩与南韩人。此研究部份证实了『接触』有助形成正面印象的理论。研究发现香港人对日本人的印象比南韩人的为佳,而香港人对日本及日本人有较多亲身接触。不过,亲身接触与正面印象的关系,会受两地之间的历史事件影响。这个研究亦发现传媒是人们印象之重要,电视尤其重要,之后便是报章、杂志以及电影。在所有的人际渠道中,朋友及同事是最重要的印象。[关键词]刻板印象;印象;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接触』理论;印象Abstract:thethesissurveyedthestereotypeofHongK

2、ongerstoJapanandSouthKorea,andfoundtheresultsthatHongKongersknouchmoreJapaneseandJapanissuethanKoreanandKoreaissue.Theresearchhaspartiallyapprovedthetheorythatcontactingcouldhelptheformofpositiveimage.TheresearchfoundthattheimagetoJapaneseisbetterthantoKoreanamongHongKongersandHongKongershavemore

3、contactageandcontactcouldbeaffectedbythehistoryeventsbetediaistheimportantsourceofimage.TVisthemostimportantagazineandmovieinthesecondposition.Inalltheinterpersonalchannels,friendsandcolleaguesarethemostimportantimagesources.Keyerrill(1962)所说,印象(image)与“刻板印象”(stereotype)或“概括图象”(generalizedpicture

4、)是同义的。刻板印象是一个合成的印象,它代表个人或政府的主要特征。Boulding(1956)认为只要有国族在意其它人对他们的看法,不管此看法是否正确,它也能引起友善或敌意的行为。Merrill(1970)指出,欲去除刻板印象或概括图像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是日常生活中与其它人沟通的基本元素。若我们能认识到对其他人的印象存有偏见,这对文化间的沟通将更正面。我们要将其它人的印象带到意识层面之后,才能够认真的谈论、批判及审视其成因。了解这些印象的及成因后,我们在接收、制造与传递这些印象时,当能更小心谨慎。在了解刻板印象的及成因,不但有助我们更审慎地接收这些观念、亦能令我们更小心地创造及传递它们

5、。此文无意寻求方法去除不正确的印象,它只是希望帮助人们认识他们对其他人的不全面看法。印象与刻板印象的研究印象与刻板印象的研究于五、六十年代十分普遍。但是,刻板印象的研究在得到少许突破后,在七十年代便沉寂下来。刻板印象这一词语可以追溯至errill(1962)在研究十份墨西哥日报对美国的印象之后指出,『印象』与『刻板印象』是同义的。它是一个合成的印象,表述个人或政府的主要特征。Boulding(1956)认为只要某一国族或社会在意其它国家对它的看法,这看法是否正确根本无关宏旨。Unesco于五十年代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人们对国家的刻板印象。此问卷要求被访者用不同的形容词,描述一个种族的人。

6、这些形容词包括『勤奋的』、『聪颖的』、『自负的』、『注重实效的』、『不可一世的』、『慷概的』、『残忍的』、『落后的』、『勇敢的』、『克制的』、『喜欢支配他人的』、『先进的』、『爱好和平的』以及『难以形容』(BuchananCantril,1965)。虽然此问卷对国家这样复杂概念过于简单化,但它表明了联合国注意到,国家的刻板印象可能对世界和平带来负面影响。这些早期的研究有一些缺点。大部份于五、六十年代的研究,只是简单的要求被访者用一些形容词,描述一个国族的人或一个国族;又或给被访者观看一个特定种族的人之相片,然后要求他们写下印象;又或分析传媒对某一国家的印象。大部份的发现都只是对『我们脑海

7、中的图象』作出描述。只有少数研究尝试检视有关印象之本质及等理论课题。例如,Carter(1962)发现,教育程度与刻板印象之极端程度呈负面关系。Fishman(1956)发现新的信息、事件的发展、个人需要、兴趣、以及不同的互动沟通,会令刻板印象转变。Brigham(1971)发现刻板印象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与行为意向有关连。甚少人研究刻板印象与行为的关连,这个时期的研究,大部份都以大学生为对象,并建基于非代表性的样本上。尽管刻板印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