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59753
大小:59.2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4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国家战略以及京津冀自身发展来看,京(北京)津(天津)冀(河北)都应当加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京津冀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及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条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己经进入到大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通过发展城市群进
2、而实现对于城市布局优化和形态优化,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促进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推动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转型,非常有必要在国内建立起若干个世界级的、有影响力的城市群。而我国正是希望将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这个一个符合世界级标准的城市群,经济带,同时完善我国现有的城市群布局,京津冀迫切需要加强区内部的产业整合,通过构建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从国家战略来看,京津冀在加快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速度正在加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的发展战
3、略,中央对于京津冀经济圈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在布局这一大思路的时候,要注意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以期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路子。李克强总理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后也指出,作为区域发展总战略中重要一环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其快速发展,不仅可以优化生产力布局,还可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上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指示表明,中央和地方对于坚定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全面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的政策支持已经到位。从京津冀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京津冀三地的工业化、城市化已进入
4、到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北京已经率先进入到了后工业化社会,并已经进入到以打造首都经济圈为核心,加快新城建设,并向建设成为世界城市为目标的方向迈进。北京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集聚和“虹吸”,还是开始转变为扩散和辐射为主。这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好契机。天津、河北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和中期,城市化进入到加快新城和中小城建设、空间优化、内外联动、构筑中心与外围紧密合作的网络体系阶段。京津冀三地在共建基础设施、融合产业链、共建生态环境、加快要素流动以及将社会政策纳入一体化等方面具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需求和内在动力。二、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障碍1.京津冀三地区域合作的态度和理念
5、不同。长期以来,北京的发展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天津与河北作为北京发展的战略后方,主要为保证北京优先发展提供各项保障,如在产业转移方面,高端制造业等保留在北京,低端制造业等逐步从北京向周边区域迁移,水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面临相同的问题,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往往迁居周边城市,而河北作为被迁移的主要区域,承接了上述类型的不公平竞争,导致河北经济发展比较畸形,故河北为了实现自己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最为热心,而天津由于拥有龙头大港,且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以及滨海新区的诸多特殊政策,导致其自身发展较快,对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热情实际并不高昂。1.市场分割导致区域一体化市
6、场意识较弱。京津冀三地分处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我国各地政府根据传统行政体制的制定以及行政区域的划分,形成了各省市各自为政的格局,各地在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发展思路的确立上,自成体系,并不考虑他省的协同配合,长期实施的行政垄断,缺乏沟通和协调意识导致,各个省市存在贸易保护以及市场分割的问题。如地方政府不少的财政补贴,仅限于补贴当地的项目、企业和居民。这导致各省市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强者恒强,弱者减弱的问题。而对于区域合作也主要依赖政府推动的形式进行,并不以市场供需为导向,这也导致了各省市的整体规划存在重复建设,产业结构高度类似,资源配置并不有效等问题。2.高层次的区域合作、磋商和
7、协调机制制度并未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的提出已经较长时间,但是截至目前,京津冀政府间的区域协调机制的形式仍然单一,仅限于首长联合会、合作论坛以及协调会等形式,仍处于初级阶段,是倡导式的磋商机制,由于协调机制和决策机制的制度化成弟弟,合作组织形式比较松散导致推行的力度并不够强。目前还没有建立高层次的区域合作,磋商和协调机制,导致京津冀政府间的合作并不深入,特别是涉及区域内产业分工形式,产业重组模式,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安排等战略性合作框架并未进行深入探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