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5974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环保教育与地理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保教育与地理教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己。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推御的责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教育;环境内涵 :G633.55:B:1672-1578(2012)03-0204-02 目前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稳步的增长,为创建我国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大多数人却仍没有意识到其隐藏的危机:气候变暖、污水横流、风沙肆掠、物种灭绝……!怎样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只有教育才会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
2、类自己。而教育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因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 1.环保教育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认识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是大家的共识,但不少人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决策者与管理者、企业家们的事,与我们普通百姓无关或关系不大,须不知环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必须与周边事物发生联系,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地理主要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包括人)的空间分布、演变及其发展的学科,是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提高环境意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地
3、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之中去。比如:教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学生直接从图文解说中就知道“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就处在由光热、大气、生物、水等因素组成的环境之中,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我们应当保护环境。 2.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之中 高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趋于形成的阶段,依据这一年龄段学生
4、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环保教育,我校地理科组积极参与省教科院主持的“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立体实施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渗透环保的地理观摩课、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来探讨在中学开展环保教育的途径;在课堂内凡是能涉及环保教育的知识点尽量联系实际讲环保,如:让同学们列举一些有损环境的不良行为;比较美、日、英、法、中等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时,介绍日本人的环境意识及节能方法;学习清洁生产时,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以月饼生产企业为例把全班分成企业生产组、营销组、消费组和环保监察四个组进行清洁
5、生产讨论发言,他们各抒己见:企业生产组强调怎样采购廉价的原材料,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扩大与商家联系,获得最大利润;营销组则讨论如何开展广告宣传,开展促销活动,增加销量;消费组则讨论购买自己吃的要物美价廉的,送给别人的就要包装精美、豪华的;监察组则提出了既要维护消费者权益,又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着重阐述了食品的安全采购,最大限度地减少月饼下脚料的产生及有效利用,实施简易包装以及厂家必须履行通过销售渠道进行豪华包装(如铁盒等)的回收义务等。通过这一讨论活动,学生既明白了清洁生产的过程及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每一人都是保护
6、环境的受益者,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联系你、我、他的道理。 3.环保教育融于学校生活之中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单调的,但校园生活应当是多彩的,我们地理科组配合学校广播室、团委、政教处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窗、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打造一个讲环保、节约型学校氛围。节约每一张纸,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易耗物品;洗衣服时不在水龙头下冲洗衣服等等。比如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在教学中我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活动:“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缺水,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日益严重。以北方缺水问题为例,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基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
7、同的对策。搜集资料,谈谈你们的看法——工程技术专家认为,多修水库,多搞调水工程;地质专家认为,我国地下水十分丰富,可以发掘地下水;林业专家认为,大面积种树,森林可以涵养水源;环保专家认为,节水就能解决问题;海洋专家认为,海水淡化;地理专家认为,走生态工程的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管理专家认为,只要把体制理顺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经济学家认为,应该由市场来解决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特别活跃。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都认为:作为学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又如2007年1月16日的一场冰雹压得学
8、校不少花木抬不起头来,我们地理老师组织了“打冰队”清理花木上的冰雹活动,之后我们还组织了部分学生把校外街道上被冰雹压倒的花草进行扶正培土等。这样让学生在冰雹纷飞中亲近自然,在欢乐中保护花草树木,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并产生一种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4.走出去请进来,丰富环境内涵 环境教育也要因材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