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ID:20657925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成式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张晓红*张晓红(1962-):女,重庆开县人,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导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高级研修学者。主要研究物理教学。吴维宁**吴维宁(1963-):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物电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370)(湖北大学物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61)【摘要】以学生的非预期课堂行为为触发点,以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为手段,以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内容、教

2、学方法的生发为目的的生成式物理教学,是全面实践物理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目标生成的物理教学实践案例为核心,对生成式物理教学理念与方法作出初步探讨,以期引发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与讨论。【关键词】过程思想;建构主义;非预期课堂行为;生成式教学;实践案例一、什么是生成式教学生成式教学起源于过程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潮。过程思想的代表人物怀特海认为,过程体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价值就体现在过程之中。他的话语旨在提醒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时,我们应当像重视结果一样,重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给予它应有的地位。著名教育家杜威更是以“教育无目的论”将这

3、一思想表述得淋漓尽致。他指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的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之中,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其实,他的教育无目的,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目的,而是指教育无预设的目的。这里他所强调的,是教育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能激发新的学习需求,这样的学习动机正是教育所期待的,也就是教育所应得的“报酬”。另外,建构主义也告诉人们,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人的大脑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它强调的是

4、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与生成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成式教学应运而生。一般而言,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原有的教学设计,实现共同建构知识和升华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正是由于它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生成式教学在创设物理情境、形成互动氛围、激发自由思考、鼓励大胆创新上都独树一帜。同时,它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看来,生成式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二、一个目标生成的物理教学案例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在讲解某一个物理概念或者物理规律时,

5、学生会对与之相关的其它概念或者规律表示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你是一个民主意识很强的老师,平时也注意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时学生可能会要求你径直去讲解这些内容;或者,当你正在讲解一种物理解题方法时,学生突然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这些非预期的课堂行为,教师如果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则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之一张晓红老师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亲身经历了许许多多由于学生的非预期课堂行为所导致的生成式教学案例,包括目标生成、内容生成和方法生成三类。现将一例目标生成的教学案例呈现给大家,供参考。所谓目标生成,是指在教学过

6、程中,由于学生的非预期课堂行为而导致新的教学目标的产生过程。比如:在一次物理课堂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气垫导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4在讲完气垫导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以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气垫导轨在中学物理中能做哪些实验?做这些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以下是师生对话的主要内容。同学A:我认为运用气垫导轨可以做四个实验。一是可以用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可以用来测量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三是可以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四是可以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具体实验原理是……(此处略去学生对于

7、具体原理、步骤、注意点的叙述)。教师:在上述实验中整套装置一定要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同学A的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哪位同学给予补充?同学B:不能判断物体作匀速运动,但能测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因为运动过程中某两个位置瞬时速度相等并不一定表示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同学A:将光电门放于不同位置,若两次测得初、末速度相同,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同学B:两次速度相同就能判断物体做匀速运动吗?同学A:若多次测出任意两位置速度相同,则可断定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教师:刚才的讨论,其实质是要证明滑块是否受摩擦力,若滑块完全处于悬浮状态,则,

8、物体作匀速运动。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可得出上述结论。还可以做其它实验吗?同学C:还可以验证动能定理,方法是用细线将滑块与悬挂物相连,悬挂物的质量要远远小于滑块的质量。由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知道位移,记时器显示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