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3758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浅谈初中学生评价改革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学生评价改革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评价观念已深入人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之一。新课程要求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反对单纯用考分来选拔评价学生;反对单纯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评价教师;反对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然而,在学生评价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出现许多问题,特别是初中学生评价,或求大求全,脱离实际;或流于形式,自欺欺人;或急功冒进,劳而无获。评价是学生自身成长与社会认可的界面,特别是终结性的甄别评价是人才培养和人才选用的接口,学生评价改革会
2、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学生评价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一、中考成绩“等级制”代替“分数制”,换汤不换药 1.现象 最近几年,教育部曾先后几次对中考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部分省市地区高中招生率先使用“等级制”,改变过于强调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考试结果呈现形式由“等级制”取代“分数制”。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体育(体质体能测试)、实验技能、信息技术、综合素质评定等均分为A、B、C、D四个或更多等级。从表面上来看,我们把分数转变成了等级,迈出了初中学生评价改革的一大步;可从实质上来看,尽管说高中招生
3、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等次和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可等级最终又要转化为位次,取消了学生的分数排名,但还有学生的位次排名。另外,许多高中因高考的激烈竞争,招生时还是始终把学生的文化考分放在首位。“等级制”并未改变以分数来衡量评价学生的实质。 2.策略 稳步推进高考改革制度,先高考、后中考,自上而下实行等级制,也许是一条评价改革的出路。当然,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探索学业考试改革的路还很长,中考改革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此处不再赘述。 二、“质性评价”,难于操作 1.现象 所谓“质性评价”
4、,就是抓住学生本身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事实(实力、情节、行为、现象、程序等),对照新课程理念或评价标准,公正地进行分析评价,寻找、概括出其主要特点、意义价值、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目的。学习日记、情境测验、行为观察记录、操行评语、成长记录袋、档案袋、学分币等等都是质性评价的具体方法。理论虽好,实施却难,很多一线教师认为“质性评价”方法不易操作,现在以“成长记录袋”为例,谈谈这个问题。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质性评价方法之一,是教师提得比较多的。但是,因为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学习,革
5、新理念,接受各种培训以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忙于常规教学活动,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评比,教师已经精疲力竭了。而建立成长记录袋需要收集、记录学生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相关材料,需要定期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这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如果每门学科都有档案,那么这些档案袋谁来管理,存放何处?此外还有课堂观察,教师一边要教学,一边要对课堂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似乎难以做到两全。特别是现在,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班容量还偏大,有些教师负责几个班的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长期进行质性评价确实加重
6、了教师的负担,很多教师感到吃不消。反过来讲,如果教师每天都把大量时间花在为学生写评语、准备档案袋上,哪还有精力去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呢? 2.策略 既然“质性评价”符合新课改理念,利于教育教学,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而仅仅依靠教师力量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何不让学生自己干!“质性评价”的主体本来就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互评,而不必事事躬亲。 三、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且诚信度较低 1.现象 近几年来,河北省各中小学大都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
7、为依据,对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运动健康、审美表现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要素,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的心理环境和评价的系列保障制度都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对新的评价体系也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难以真正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广大学校在操作此项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一是得不到学生家
8、长足够的理解、支持,哪位家长会认可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呢;二是综合素质是项软指标,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操人为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很难真正量化;三是关键的实证材料难以收集,随意的凭印象评定等级,难以服众;四是学校难免也有私心,总会想法设法的保证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越过“综合素质评价”这道槛;五是综合素质优异而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是无法升入理想的高中,导致很多这样的学生根本就不在乎这一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