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31242
大小: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4
《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摘要高校内部的管理重心由学校向院系转移,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是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的客观需求。新时期科学有效的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需要理清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学生工作产生的变化与问题,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工作体系问题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高等教育历来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在校生规模的增长带来了
2、就业压力的增加,也使得高校学生群体的成分变得复杂。同时,尊重个性、强调创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也要求高校的学生工作在做好以往的教育、管理之外,还应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面对这些新形势新问题,高校的学生工作观念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有新的学生工作体系和理念来适应这些变、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带来的变化与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1999年6月,国家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随后几年,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上升到2001年的13.3%,2002年末,这个数字已近15%,按照美国学
3、者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初步迗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中国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实现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创造了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国”地位的确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带来的不应仅是每年大学招生“量”的变化,更重要的应该还要有“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不仅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展、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还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而
4、,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同时,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一)高校学生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我国早些年的精英教育处在计划经济和学生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的环境中,学生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以便顺利完成学业,不存在就业压力的概念。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选择以及学生自身对非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以整体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大众化教育要求全面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学生工作在教育内容上仍存在着不足和滞后。另一方面,高等
5、教育大众化环境下,学生面对的是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这也导致了社会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满意度以及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早年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管理中带有明显的集中性和强制性,要求学生以服从管理者的意愿,学生缺乏自主意识,管理者主观意识上要求被管理的服从性多于自主性,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工作仅以服务于教学为主,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标。当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更多地是一种服务与消费的关系,高校应该在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这两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要求。(二)高
6、校学生工作的工作理念发生变化。精英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工作底线是不出事或不出大事,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强调一种声音,追求一个步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张扬,也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各个学生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设计,教会学生理性选择,为学生的选择和发展提供各种建议和服务。学生工作管理者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其方式应该是民主型、服务型的,这是较之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最根本的变化,是改进大学生在校体验的重要途径。(三)高校学生工作的工作对象发生变化。从2000年
7、以后,“80后”,“90后”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抗干扰的能力弱;他们青春朝气、个性鲜明,但同时受挫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与“80后”相比,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个性张扬,充满激情。同时具有多元化的人生观,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设计人生,注重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感情淡漠,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面前,缺乏毅力和长远规划,热衷谋求个人私利和个人发展。总体来说,当今这些青年学生的性格既有“青春、活泼、张扬、向上
8、”等积极成分,也存在“放纵、随意、单纯、偏激”等消极因素。如何正确地引导和管理这些学生,使他们身上这种叛逆的个性更好地与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