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0460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运行体系的构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运行体系的构建论文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就业工作应“以线带面”,即建立“以系为主体,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就业工作体制尤为重要。本文以襄樊学院就业工作为研究对象,就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运行体系的构建作了探析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就业工作应“以线带面”,即建立“以系为主体,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就业工作体制尤为重要。本文以襄樊学院就业工作为研究对象,就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运行体系的构建作了探析。关键词:就业工作;运行体系;个性化;定向培养“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413万人,2010年为630万人,比2006年增加73万
2、,增幅52.5%。毕业生人数还将继续增加,高校的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应立足于高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同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就业工作运行体系。一、就业工作运行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就业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就业主动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就业是自己的事”,学校、社会及家庭的作用都是外在因素,通过自己的综合实力找到的工作才是最可靠的就业。(二)个性化原则。就业工作要从学业、就业、创业和待业四种类型出发,分类指导,各个突破,从而解决毕业生合理、稳定、有序流动问题。(三)全程化原则。就业工作不能在学生要毕业时才开始,其过程应是从新生入学开始
3、,直到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才结束。就业工作的对象从“毕业生”到“全体在校生”转变,就业工作的重心由学校向院系转移,工作落实到基层,服务落实到学生。二、就业工作的运行方式的构建(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核心是“以线带面”,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使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其内涵一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指导,二是对每一类别学生进行定期的集中指导。三是就业指导队伍坚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其中对新生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毕业生重点进行就业技巧指导。进行个性指导要使受众群体重心下移,实现由面对应届毕业生
4、到面对所有在校生的转变。以往的就业指导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应届毕业生才需要指导,其它年级的同学没有必要进行这项工作。就业指导变成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教育。举例来说,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不仅在举办讲座时鼓励低年级同学参加,而且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都让学生社团以及感兴趣的低年级同学参与进来。对于学院,可以安排刚入校的学生进行就业形势调查,撰写就业小论文,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要让低年级的同学及早做好人生发展规划,为就业做好各项准备。力争在不远的将来真正实现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二)拓宽就业市场1、总体目标:高质量就业的根本在于解决就业基地
5、问题。将按照招就处宏观指导协调、分配资源和提供服务,以系为主体具体实施的办法,解决就业基地建设问题。基本目标是稳定襄樊本地就业基地,拓展省外市场;稳定师范专业就业基地,拓展非师范专业就业基地;稳固文教类就业市场,发展理工、管理类就业市场,开拓美乐艺术类就业市场。争取在2008年,各专业都建有相对稳定能容纳本专业80%学生实习、就业的就业实习基地。2、基本设想(1)稳定襄樊本地市场,主动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让学院培养的人才在襄樊市占据主要份额,每年至少有20—30%的毕业生在襄樊本地就业;(2)开拓三大主要就业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建立就业基地和就
6、业信息基地。开拓五大次要就业基地。有计划地在东北、重庆、西安、新疆、西藏建立就业信息基地;(3)开拓国外就业基地。引导学生在东南亚(如新加坡、泰国等)、西亚等国外就业,以主动实现国家的战略企图;(4)加强校园就业网建设。既可以迅速提高学院知名度,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又可以减少学生的就业成本。3、基地建设的主要形式(1)建立就业工作站。与可靠性高的人才中介公司联系,在国内主要区域经济圈建立就业工作站;(2)建立实习—就业合作单位。以系为单位,分专业建立5—10个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就业见习基地,增强学生就业的感性认识;(3)开展“订单式”教育。4、实施方式(1)学院重点组织好高质量的校
7、园招聘会。(2)学院近期通过有实力的人才职业中介,开拓各个地区的人才就业市场,有条件时学院再建立就业工作站。暑假期间,以系为主组织专班主动外出联系就业基地。(3)各系通过实习单位,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4)以系为主,加强与襄樊本地的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协作。(5)按专业对口的原则,对基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三)整合就业信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的平台,为学生及时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在信息的收集方面,可以利用校友人才资源、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