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ID:20611267

大小:76.6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4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_第1页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_第2页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_第3页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_第4页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难度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和合作机制的建立。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观念与认识问题、目标与条件问题、考试与升学问题以及形式与内容等问题。课程改革就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合格人才。为了防止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教育部门需要采取具体对策。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对策一、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与认识问题”“目标与条件问题”“考试与升学问题”“形式与内容问题”等方面。(一)

2、观念与认识问题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方面的观念与态度转变过程中的误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对立起来,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对立起来。将评价和应试教育等同起来。将闭卷考试和课改对立起来。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对立起来。结果把素质教育庸俗化,贴上各种形式主义的标签。將局分和低能等同起来。殊不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好的基础知识哪来的能力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对立起来。认为课改就是教师靠边站,学生唱主角,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

3、走向对学生放任的另一个极端。一一把因材施教和整体发展对立起来。整体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但教育不可能使每一个孩子发展到同样水平,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课改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搞形式化课改,新瓶装旧酒,把历史继承与理论发展对立起来。以上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导致我们在课改过程中,要么不讲科学、全盘否定过去,要么在课改过程中无所作为甚至把课改庸俗化,对学生放任自流不负教育责任。(二)课改的矛盾最近,笔者在珠海市某中学参加了一次新课程语文教学研讨会,来自一线工作的某位中学教师指出:新课程实施以来珠海市某中学遭遇

4、了以下六大课改矛盾。(1)教学的矛盾。教材的广度、深度与考试不一致,教材浅而广,导致学生不求甚解。(2)新课程的高要求与目前师生状况的矛盾。新课程向教师提出的是大学的要求,中学教师花费大量精力也难以应付。(3)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宽松灵活的学习活动的矛盾。在大自然中或室外学语文,不切实际。(4)教师工作负荷与新课程要求的矛盾。(5)评价体系操作性的缺失与理想化理念的矛盾。评价体系滞后于课程理念,教学过程的评价存在盲目性。(6)有限的教学资源与无限的教学需求的矛盾。学生在学校看不到报纸,收看不到电视新闻,与社会隔绝,合作式

5、学习、探究式学习、拓展式学习难以开PCO像珠海市第一中学,作为国家级示范中学,拥有全国一流的教学硬件和师资队伍,在珠海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够与其相提并论,可是他们在课改中也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难这还是在受实验条件限制少的文科上遇到的困难。理科课改上所需要的高标准的装备,对市一中来说,都很难达到可以想象我们广大的农村学校如何满足课改所需要的客观要求,进行正常课改,这是一个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考试与升学问题课改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与当前升学考试和人才选拔制度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现行升学考试和人才选拔制度局限于考学生某

6、一方面,不能很好涵盖三个发展维度,还不能体现对人多方面能力的测试。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克服此矛盾,使考试内容贴近新课程。要解决复杂的人与薄弱的评价理论之间的矛盾就要明确两个问题。现阶段,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较好方法,不能简单地给以否定。我国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要解决教育资源问题,竞争在所难免。竞争要求找到一个全社会都能普遍认同,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客观、公正、公平的刚性判定标准和方式。现阶段,这个标准和方式还只能是现行闭卷考试。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课改也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需要找到它们的结合点,课改不能脱

7、离实际。如果说课改后,学生反而考不上大学,失去深造机会,成为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广大学生家长不会答应,课改也将推行不下去。可以预见,课改后的一段时间内,升学考试的形式仍要保留,但要在可能范围内改革内容。考试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测试,更注重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更注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去思考,使考试内容与新课程理念更加对应。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四)课程实施的形式与内容问题一是课堂上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经常有把“问答”当做“对话”。“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

8、”“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所问问题学生通常能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不能不对我们部分教师的创造性表示怀疑。现在的教育是鼓励鼓励再鼓励,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结果许多孩子都被鼓励坏了,成不了大器。而我们的一些教师自己却缺乏创意,这些教师是否学会了启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