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ID:20608493

大小:1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4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_第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_第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_第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_第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年第三次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非主观题(60.分)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C.重视血缘的强烈观念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

2、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

3、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5、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6、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8A.西周B.秦朝C.唐朝D.宋朝7.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

4、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8、中国历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9、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

5、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③中华民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④民国34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是指不平等的(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有学者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

6、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12、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1841年5月30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13、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8与我们民众

7、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4、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胡适评论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1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

8、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D.北伐战争开始16.晚清畅销小说《痴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