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

ID:2059465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_第1页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_第2页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_第3页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_第4页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  浅谈物理课堂中设问的艺术  山东省临清市自忠中学王洪刚  从某种意义上讲,导学也是设问的艺术,设问是导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正问与反问,还是直问与曲问,抑或追问与逆问,都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因此,教师把握好时机,设疑善导,就能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的这一至理名言。  一、以问题开路  “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思而不解才有“究”,才有所得。在学习的启动阶段,尤其是在新课导入时,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要紧扣学习的课题,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指引求知方向,为导学作好知识准备。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一节时,教师首先叙述了这样的史实:1960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伊利奥特市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立即坠毁,其中17人丧生。1980年,一架英国“鹞式”战斗机在威夫士地区上空与一只秃鹰相撞,飞机坠毁,飞行员跳伞逃生。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叹声中,紧接着教师提出疑问:“一只小小的天鹅或秃鹰质量只不过2kg,何以能有如此大的力量撞毁以200m/s的速度高速飞行的飞机呢?带着这样的悬念,同学们急于追根究底,于是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进

3、入学习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以问题搭桥  每一节课都是由一系列有逻辑意义的问题构成的。如果能够发掘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沟通的渠道,针对这个渠道提出过渡性的问题,以问题搭桥,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去发现原知识结构中的缺口,并通过积极思维来弥补这个缺口,就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善于巧妙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比如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对“阻碍”含义的理解是掌握楞次定律的关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干扰,学生往往把“阻碍”理解为“相反”。为此,导学中可设计系列问题,及时点破迷津。  1.闭合回路中原磁场方向怎样? 

4、 2.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怎样变化?  3.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怎样?减少时又怎样呢?  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巧布疑阵,激活思路,经过讨论、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磁场方向间具有‘增反减同’的规律”。得出的结论尽管不如教师直接讲解简单省事,但可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问题深入  在理解抽象的概念、规律时,教师出示事先设计好的诱导性题目。这些题目既不是演示实验的答案,也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诱导学生学好本节知识的“引子”,是解释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和钥匙。教师从概念的建立和规律

5、的成因出发,为学生设疑,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分析现象,揭示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内容就可根据演示实验设计出由浅入深的系列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得出定律。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2.给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一个初速度,它将如何运动?  3.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得出什么结论?  4.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演示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问题扩展 

6、 运用知识阶段,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任务,由学生选择(或教师指定)适当的知识和法则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小结,使学生领悟到解题的策略。比如对密度的概念,学生知道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铁、铜和铝的密度分别为×103、×103、×103,单位是kg/m3。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比是多少?  2.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比是多少?  3的铁块与多少cm3的铝块质量相等?  质量的铁块与多少质量的铝块体积相等?  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问题扩展。如,小鸟站在裸露的高压

7、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船向前行驶,当我从船尾向上跳起,会不会落入水中?生饺子下到锅的沸水里,为什么先下沉后上浮?这些问题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导学中坚持学用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以问题贯穿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以后,学到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所以有必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归纳时,师生共同整理“双基要点”,先抓住“纲”,再讨论与“纲”有关的“目”,然后“穿线结网”,使学生抓住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总之,课堂设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