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ID:20585956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3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_第1页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_第2页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_第3页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_第4页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提高古典诗词的教学有效性,需要立足课堂,通过多样的课余活动,搭建展示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开展多元评价,充分激励学生,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教学有效性赏析能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浩如烟海的作品,璀璨如星的诗人,都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历史文明中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古典诗词的教学历来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就目前中职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21.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读古诗词,只有2.4%学生会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古诗词;64.3%的

2、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为了应付考试;能完整背诵50首以上诗歌的学生只有11.9%;有50.5%的学生表示老师讲课能听懂,但不会自己独立赏析;学生普遍反映因为学习没有成就感,所以没兴趣,学习古典诗词的困难在于不知从何处下手,不懂得赏析的方法。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教师,阵地在课堂,功夫在课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一、立足课堂,有效教学  (一)创设诗意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当代鉴赏研究理论提出“欣赏活动是一种具有极强‘场’性特点的审美活动,只有当欣赏发生在当下读者内在因素(知识、经验、情感)与外在因素(周边环境)处于和谐共同振的活动状态,欣赏才能真正高效顺利地进行

3、。在这个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动态‘心理场’中,情感居于核心和支配地位,它不仅是触发‘心理场’得以形成的最终条件,而且广泛渗入欣赏思维的认识因素之中,使整个欣赏过程浸染着浓郁感情色彩。”中国的古典诗歌非常讲究意境,诗人用精简的语言,营造出或淳朴,或空灵,或飘逸,或悲壮的意境,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对这样无穷之意的领悟,仅靠“言传”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到诗歌意境当中去,与诗歌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自身现有知识、情感经验,主动地领悟鉴赏诗歌。根据诗歌不同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选用音、画等形式,在辅助条件的帮助下,营造出和谐的外部环境,引导学

4、生或调动情感经验,或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而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境界获得独特的感受。  (二)教授鉴赏方法,培养赏析能力  中国的古典诗词距离当今学生的生活时代相当久远了,诗歌是一中复杂的艺术形式,关键词的琢磨,意象的理解,意境的感悟,情感的体会,风格的把握,这些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来说,不同程度的存在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照诗歌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欣赏诗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读诗意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典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讲究平仄、押韵,韵律感、音乐感强,抑扬顿挫。诗歌中的优

5、美意境需要靠反复诵读来体会,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要美读。”许多诗歌多读几遍,便能在和谐美妙、朗朗上口的词句间体会到其中的美感。根据不同诗歌及实际教学需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读懂诗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将对诗歌的诵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建立学习古诗词,就要熟读成诵的意识。  2.启发学生欣赏象、境,品味诗韵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凝练,意象繁杂,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要教会学生透过表面的景、物、人、事,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在这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中,教师就像引路人,引领学生借助对这

6、些词句、意象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步一步走进诗画的世界。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学会进行联想、想象,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  3.教会学生知人论世,体味诗情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的产物、精神的产物,诗人所发之情无不和所处时代、自身经历密切相关,所以要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有所了解,让学生知道牵动诗人情思的根源是什么。  4.引领学生拓展、比较,感受诗趣  每一篇古诗词都有它自身的独特魅力,但彼此之间仍有着或相近、或相反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7、。相同题材的作品可以比较,同时代的作品可以比较,不同时代的作品也可以比较,相同风格的作品可以比较,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比较,同一作家的作品可以比较,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比较。比较阅读实际就是是作品整合的过程,通过比较阅读,教会学生学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整体地、全面地欣赏作品。  欣赏步骤和赏析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摆脱了以往那种种无处着手,不知所措的困窘境地。  (三)优化课堂教学,发挥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