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 静电场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掌握电场强度、电通量的概念正确理解场强叠加原理。2.掌握用点电荷场强公式及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的方法。3.正确理解高斯定理。掌握用求高斯定律场强的方法.4.理解静电场的保守性。掌握电势差电势的概念,掌握电势叠加原理。5.掌握已知电荷分布求电势的方法。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理解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学习要求真空中的静电场知识点框图两个物理量两个基本方程两种计算思路1.基本概念(1)电场强度定义(2)电通量(3)电势2.基本的定律和定理(1)库仑定律(2)场强叠加原理(3)高斯定理基本概念和规律(4)静电场的环流定理电场强度:(点电荷系)电势:(点电荷系
2、)(5)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电荷具有一定分布的情况下,用电荷密度表示dq。电荷线密度:电荷面密度:电荷体密度:(化为分量式计算)5.几种典型带电体的电场强度和电势(1)点电荷及球对称电荷以外空间(2)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或直棒)(3)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外球对称拄对称面对称推广:均匀带电球面(球体);球对称(ρ=ρ(r))带电球体。推广: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体推广:无限长均匀带电平板推导(4)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6.电势差7.电场力的功(5)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1.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1)用电场强度描述(2)用电势描述:整个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导体内部任一点
3、的电场强度为零导体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垂直于该点的表面。(3)用电荷分布描述: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电容器的电容三种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4.电容器电容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球形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能量5.静电场的能量电场能量的体密度:电场能:电场能是整个电场的总能量当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场时1.若一个高斯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穿过整个高斯面的电通量为零;(2)穿过高斯面上每个面元的电通量为零;(3)高斯面内没有电荷;(4)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为零;(5)将高斯面外一个点电荷在外面移动,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将发生变
4、化,面上电场也将变化;(6)将高斯面外一个点电荷移入高斯面内,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将发生变化,面上电场也将变化。对!错!课堂讨论题错!错!错!对!4.讨论下列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1)电势较高的地方,场强一定较大;场强较大的地方,电势一定较高。(2)场强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一定相等;等势面上,电场强度一定相等。(3)电势不变的空间内,场强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不一定为零。(4)带正电的物体,电势一定为正;带负电的物体,电势一定为负;电势为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5)空间某点A,其周围带正电的物体愈多,则该点的场强愈大,电势也高。(6)如果
5、已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则可算出该点的电势U。×√×××√×例:一半径为R导体球原来不带电,将它放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感应电荷与点电荷相距d。(1)求导体球的电势(2)若导体球接地,求其上的感应电荷电量。(3)感应电荷在球心点产生的场?解:(1)导体球是个等势体oRd+q充分体现电势是标量的优越之处!叠加q1,(2)若导体球接地,设其上的感应电荷电量为(3)感应电荷在球心点产生的场?方向0q静电平衡条件oRd+qoR+qE0感应电荷在球内任一点所产生的场强与q的场强等值反号!E9.1电荷面密度均为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
6、电场强度(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曲线为()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9.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数,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9.4平行板空
7、气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极板面积s,两极板所带电荷分别为+q和-q,则两极板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A)(B)(C)(D)9.5闭合曲面S内有一点电荷q1,P为S面上一点,在S面外的A点有另一点电荷q2,若将q2移至也在S面外的B点,则()(A)穿过S面的E通量改变,P点的场强不变(B)穿过S面的E通量不变,P点的场强改变(C)穿过S面的E通量和P点的场强都不变(D)穿过S面的E通量和P点的场强都改变9.5一均匀带电-q0,另有两个带电电荷都为+q的点电荷位于环的轴线上,分布在环的两侧,它们到环心的距离都等于环的半径R。当此电荷系统处于平衡时,则q/q0
8、(数值比)为()(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