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

ID:20581732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_第1页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_第2页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_第3页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_第4页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女娲神话在中国神话研究中已经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但一个神话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显然被人们忽略了:当神话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转而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文学的素材时,神话原型的内蕴怎样在新的历史环境和变异载体中绽放出新的生命活力?按照弗莱的观点,在古代作为宗教信仰的神话,随着其信仰的过时,在近代已经“移位”即变化成文学,并且是各种文学类型的原型模式。尽管女娲在神话中已经消失,但在繁花似锦的文学百花园和各种文化遗产中却获得了无限生机。当然,神话文学移位的走向和轨迹也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限制。神话题材和意象在文学移位过程中的盛衰消长正是后代社会各种价值观念取向

2、的投影。搜索女娲神话在后代文学作品中的身影,咀嚼其主题变异中的文化变迁意蕴,对于把握人类文化主题的走向,寻找中国文学深层的血脉根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女娲神话的基本要素有造人(含造物),补天、以及女皇之治等。本文主要探讨女娲造人(含造物)神话走向文学的轨迹及其内在动因。一女娲神话的最早记载是先秦时期的《楚辞》和《山海经》。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将《楚辞#8226;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能匠之”理解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呢”?丁山先生则更为明确地认为这两句话说明:“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固已盛传

3、女娲造人的故事了。”至于《山海经#8226;大荒西经》中有关“女娲之肠,化为神”的记载,袁珂则以晋人郭璞注为解:“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并以汉人许慎和刘安的话作为参证。丁山也认为这“显然又是孕毓人类的寓言”。尽管如此,这些记载当中仍然没有明确提出女娲造人的说法。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娲为乐器祖神的记载也应该是女娲造物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似乎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学中的浪漫题材,更是缺少关注。《礼记正义·8226;明堂位》:“女娲之笙簧。”孔颖达疏引《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应劭《世本·作篇》作“女娲作笙簧

4、”,可见孔疏不误。这短短五个字的记载却成为后代文学家驰骋才华的平台。古籍中最早确切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这则故事虽然正面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事迹,显示出女娲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无疑问,其中已经烙上人类社会变迁的影子。“抟黄土作人”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制陶技术的发明在神话中的投影,而所造人类产生富贵贫贱之分则是人类进入等级社会的反映。这说明,神话一旦离开了它自身的生长土壤,它的形态就要随着新的生长土地而呈现出新的姿态。同时,女娲还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婚姻之神

5、。《风俗通》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罗泌认为:“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这应该是人类进入婚姻制度之后所赋予女娲造婚神话的痕迹。二如果说历史学家对神话的嫁接或许因为质实的观念而不能使其面貌产生巨变的话,那么文学对神话的“移位”对其产生的变化则是无法估量的。首先将女娲神话移位到文学天地的是天才文学家曹植。他在《女娲赞》一诗中以文学的笔法,把“女娲作笙簧”这一神话题材做了艺术的描绘: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轩辕纂成。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尽管诗的主旨只是赞美女娲造笙簧的功德,手法上也大致只是铺陈而已。但巧妙地把造笙簧作

6、为黄帝礼仪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将造笙簧视为女娲七十变的内容之一。这些都为女娲神话走入文学殿堂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不仅如此,在《洛神赋》这篇天下美文中,曹植还充分发挥他作为一位天才文学家的才能,把女娲造笙簧这一历史现象进一步想像为女娲清歌漫舞的美妙姿态: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这里女娲和冯夷一起,尽情展示其美妙的音乐才能,仿佛与“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共同构成了一个天宇大舞台。并且与后文的玉鸾云车,鲸鲵水禽一起成为文中追寻洛神的美好图景。显而易见,神话的深沉蕴涵逐渐淡化,转而积淀为

7、一种艺术形象,成为文学家状物夸张,驰骋想像的素材。女娲与音乐的关系,经曹植的生花妙笔后,成为一种美妙音乐的形象符号,反复出现于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其中有的是照搬借用曹植的原文,如唐代崔融的《嵩山启母庙碑》:当是时也,合五岳,讯九魁,选太阴,命元阙。冯夷鸣鼓,女娲清歌。左苍龙兮吹篪,右白虎兮縆瑟。文中女娲、冯夷与“五岳”、“九魁”、“太阴”、“元阙”、“苍龙”、“白虎”一起,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上天群舞图。显而易见,关于女娲形象的材料,所依据的不是原始神话,而是已经经过“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