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60280
大小:6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3
《甘肃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精神,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进《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工作,深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其基本理念是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
2、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本课程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素养。教学应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多元社-23-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品德课程分为:《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和《思想品德》(7—9年级)三个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门课程相互衔接,构成了新时期义务教育品德课程的新体系。此阶段
3、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学生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重视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构建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实施建议
4、一、明确课程性质,把握课程目标-23-《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课程的目标及内容标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要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系统把握课程设计思路,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变化,才能有效实施教育教学。(一)明确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句话从两个方面给课程定性,一是从课程目标看,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或方向性;二是从课程的类型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二)理解
5、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学生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学内容螺旋上升。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在内容标准的呈现上,表现为六个学习主题的确定,即“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
6、们共同的-23-世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系统理解这六个学习主题的设计意图。1.教师应努力研究课程设计理念,把它转化为学生生活所需要的、或者间接可以接触的社会生活实际。这六个学习主题是从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域来设定的,即设计思路中所说的面上的要求。支撑这些面的点:如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贯穿于各个学习主题始终,是学习主题的真正内涵。它表明,任意一个学习主题的教学活动,必须尽可能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这一环节,对教师实施本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关系到教师教学是“文本”教学,也是“生活的、活动的”教学。2.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全部课程的
7、设计意图。尽管课程内容标准对六个学习主题的划分是十分明晰的,但学习主题不是学习的阶段性划分,仅仅只是领域划分。学习主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我的健康成长”这个学习主题,个人的成长既离不开家庭、学校,又离不开家乡、祖国乃至世界,其他学习主题也是这样。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认识、把握全部课程的设计意图,在立足某一个学习主题的同时,联系其他主题中相关联的内容和要求,做出阶梯性、层次性的梳理,突显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3.义务教育-23-《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所涉猎的不是学科系统知识的讲解,而是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和社会
8、性发展的实现。如心理学知识、社会常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