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

ID:27118609

大小:8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1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_第2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_第3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_第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2012年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目标是: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依据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科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受到公平、合理的平等教育。2、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尊重学生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

2、格培养人才。3、继续围绕潍坊市教科院推广的《“345”优质高效课堂》进行创造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4、培养学生观察社会、适应社会、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一、认清形势,科学、全面地贯彻《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3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育人教育,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面临着大量人才的短缺,教育育什么样的人、怎样适应形势的变化,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1、育人“德”为先从古至今,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始终是把“品德”放在第一位。《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

3、本”,这里的育人不仅仅是指的知识的多少,还有人的品德问题。俗话说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可怕!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主要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不但需要开设好学科教学,更需要创造性的把学科教学开展好。2、重视德育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发展纲要》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道德教育不仅有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而且还有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德育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也不仅仅在学校,而是在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中。有人说,德育教育无处不在,这是非常正确的。具体的方法

4、是怎样的,用什么途径?这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定,但有根本的一条就是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而不是生硬的灌输!3、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公平1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除此之外学校和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那就是在对待每一位同学的时候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公平,是否给每一位同学平等的机会,是否给每一位同学平等的说话、做事甚至是课堂教学中平等回答问题的权力。仅仅让学习好的同学回答问题的做法也是不正确、不全面的。二、学科课程的基本框架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

5、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包括一种习惯、两种品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一种习惯是指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两种品质是指道德品质和生活品质;三条轴线是指: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指: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涵盖着品德与生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在积极参与于自己

6、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形成明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共同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学会做人,最终使学生在行为习惯、道德素养,世界观、人生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朝着健康的、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但层次与领域的清晰划分,表明不同年龄段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不同要求和内涵,能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三、学科课程的基本原则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核心。课程更加关注的是教学背后的教育功能。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现实性原则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教育的结果,而教育的出发点则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开始

7、的。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学生了解的现象进行教学,防止空洞的、脱离实际的虚假性教学现象。2、生活性原则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感悟,良好道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社会之外进行。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3、活动性原则13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是学生的课堂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也是主要通过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