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ID:20554096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_第1页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_第2页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_第3页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_第4页
资源描述: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细读文本教师先行    /韩云    特级教师沈大安提出:“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上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教师细读文本有多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教师要以细读先行,以自身的细读引领学生的细读,以自身的细读体验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    一、“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多斟酌    字词是能够表达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沉入文中字词,就是把文本读到了最小,细读的功夫就是沉人字词的功夫。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这堂课,并没有过多地去渲染“爱”

2、,而是引领学生从文本的字词中去感受、去领悟。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下面同学们打开课文,细心地读。一边读一边关注那些最能流露真情、真爱的细节,感受那些带有温度的字、词,可以把它圈下来,画下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第七自然段的“直奔”这个词体会到爸爸很关心妈妈,一听到妈妈生病了,马上去医院看望妈妈。    师:好,你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直奔医院(板书),这个细节有谁关注到了?    生:“直奔”是直接往医院跑,读ben,是动词。    师:你说对了,这个ben呢,他是直接往医院去,有目标的跑叫奔。所以有一句话嫦娥——    生:奔ben月。    师:对。“直奔”

3、这个词,谁还有什么体会吗?    生:看出爸爸急切想看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师: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如果不爱,不会这么急切,这么焦急。轻轻一个动作,直奔医院。真的爱是没有痕迹的。(板:真爱无痕)读!(指板书)    薛老师抓住了一个“奔”字,充分挖掘文本蕴藏的茉莉般的爱,让语言展示魅力,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是有温度的。    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善发现    文本也由细节组成。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文本里发现一个个“可疑”的地方,一个个隐秘的“角落”,甚至一个小小标点,有时候都值得我们用上放大镜去探究、去查询、去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在细读时有一双慧眼,及时、准确、独到地发现那一抹稍

4、纵即逝的精彩。    苏教版第八册《黄河的主人》一文的第三节,它中间的标点运用就是心灵的独特表现。教学中,我就以标点符号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的情感变化。    师:面对时刻都会被吞没的羊皮筏子,当发现上面还有人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三节,尤其要好好去体会其中的标点符号。    生:在说“啊”时,用感叹号,分明非常惊讶,我都好像看到他张看大嘴吃惊的样子了。    生:还有一个省略号。看到羊皮筏子上坐着人,他不但吃惊,而且吃惊得差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生:老师,顿号用得也非常有意思,在数人的时候,数一个停一下,越来越吃惊,声音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在数完六个人时,又用了感叹号。

5、    师:没有想到标点在这一节中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同学们读这一节,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学生借助标点带来的情蕴,通过诵读恢复了文字的生命灵动,重拾文字的生命之气。    三、“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巧补白    文本有许多“空白点”向读者发出邀请,要求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此作出解释,进行填补,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可供人欣赏的丰满的审美对象。    《孔子游春》最后只是写颜回扶着琴弦在唱一首自己谱写的志向歌,而没有写出歌词的内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对文本空白进行了适当的补充。    师:读“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请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颜回

6、,你会唱些啥呢?    生:我是一个谦虚、沉稳的人,我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我也不会藐视他人,我希望能为人类带来幸福。    生:我要像水一样,成为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能善施教化但不为自己表功的真君子。    生: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我要虚心生活。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做个真君子是我的志向,无私奉献是我的做人准则。    这样的生本对话,使课堂充满灵性,彰显活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味觉,提升了语言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细分析    文本细读,文章结构是不容小觑的“点”,把握文章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才能品

7、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在细读文本时,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一个更具高度的宏观认识。比如《三打白骨精》,它的叙事结构就可圈可点。反复叙事的结构模式,让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在“打”的几个回合中,同中有异,行文一波三折。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对其进行了经典解读,让我们在受益的同时更学会深思。    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