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

ID:20553145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_第1页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_第2页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_第3页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_第4页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对《重构美学》的解读受图像、传媒、X络文化、消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逐渐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人类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沃尔夫冈·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审美”概念进行了辨析,并以认识论审美化和伦理/美学为依据,提出了美学的重构问题,为后现代社会审美认知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重构美学》是德国沃尔夫冈·韦尔施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阐发了当今美学面临的新问题,剖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具体表现及发展动因,提出了重构美学的设想。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分析在《重构美学》中,韦尔施立

2、足于美学自身的发展特点,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总结为浅表审美化和深层审美化。(一)浅表审美化浅表审美化是一种表面的审美化。韦尔施认为“审美化意味着用审美因素来装扮现实,用审美眼光来给现实裹上一层糖衣。”[1]现实社会中的事物正在以光鲜亮丽、夺人眼球的外观特征呈现在人类的面前。韦尔施指出浅表审美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现实的审美装饰,人类不再注重事物的本质特征,转而为了获得一种体验,如,餐桌上别样的食物和餐盘、商场里奢华的衣服和鞋子等均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其次是作为新的文化基体的享乐主义,人们往往被装饰的外观所吸引,获得快感、

3、娱乐和享受,从而使社会成了一个经验的领域。最后是作为经济策略的审美化,现实经济领域,商品的形式已远远大于其真实质量,这就使得华丽的包装设计和独特的广告推广,成为销售者重要的手段之一。可见,人们生活在“物”的包围中,这种浅表的审美化,一方面人们受内心欲望的驱动,另一方面在于人们对快感的追求。(二)深层审美化在韦尔施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表现在浅表审美化,而且波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审美化。一方面,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物质的审美化。韦尔施认为,“今天新工业材料的观念及其测试,都完全是由电脑膜以层层进展,到达最终的生产。模拟是一个在显示器屏幕上展

4、开的审美过程,它不再是一种模仿的功能,更像是一种创造的功能。”[2]“审美过程不仅包裹了业已完成的、给定的物质,而且甚至决定了它们的结构,不光影响它们的外表,而且甚至影响其内核。”[3]另一方面,传媒的发展促成了现实的审美化。在媒介传递的过程中,有的现实并不存在,而是经过了人的主观阐释。如韦尔施所说“现实通过传媒正在变成一个供应商,而传媒就其根本而言是虚拟的、可操纵的、可作审美塑造的。”[4]因此,通过媒体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现实。在各种技术的操纵下,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而随着人们对传媒依赖性的增加,也愈发相信其带来的虚拟现实。

5、二、“审美”概念的辨析在“审美”概念的问题上,韦尔施借鉴了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指出了“审美”一词的多义性。(一)“家族相似”理论维特根斯坦否认概念和现象的共同性,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其家族相似理论主要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在各种语言现象中,不存在一种‘共同的’特征,而只有以种种不同方式相关的‘语言游戏’,因此也不存在语言的本质。第二,在一个概念所指称的一类事物中,也不存在某种‘共同’的东西,而只有各种‘交叉重叠’的‘相似性’关联,因此也不存在所谓事物的本质。第三,某些事物之所以被我们用同一个概念来指称,缘于它们以类似于一个家

6、庭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似关系相互勾联而形成一个整体,而并不是由于它们拥有的‘共同的’‘本质’。”[5](二)“审美”概念的多义性韦尔施对“审美”一词进行了多方面的语义分析:享乐主义、审美感知、主观的、协调的、美的、装饰的和形构的、艺术的、符合美学的、情感的、美学的、虚拟的。[6]对此,韦尔施总结说,“‘审美’一词的不同用法可通过家族相似性集中起来。不同的意义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也存在重叠和交互联系。因而‘审美’的一词多义既不必加以反对,也不是险象环生的事情,而是可以充分理解的。不仅如此,家族相似保证了‘审美’一词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种连贯性,尽管

7、这种连贯性是松散的。”[7]韦尔施立足于“家族相似”理论,以开放的姿态肯定了“审美”一词概念的多元性,体现了后现代的多元特征。三、“重构美学”的依据随着“审美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蔓延,韦尔施在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新旧矛盾冲突中,为美学今后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此过程中,“认识论的审美化”和伦理/美学成了他重构美学的依据。(一)认识论审美化首先,韦尔施追溯到康德的“超验美学”。康德指出:“我们先验地知道事物只是我们自己将之植入的东西。”[8]而我们首先植入的是美学的规定:空间和时间的直觉形式。[9]韦尔施说,“这些直觉形式扩展到哪里,我们的认知

8、和我们的现状就延伸到哪里。”[10]进而确立了认知的基础审美成分,指明美学是作为一种基础认识论的学科。其次,韦尔施通过对鲍姆加登美学思想的回顾,探求美学原初构架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