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03860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6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美学的“审美”异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美学的“审美”异同“日常生活审美化”(theaestheticizationofeverydaylife),是当代欧美文化研究及社会学研究中的热点专题。而在中国,这种研究却成为了对文艺学进行拓展的工具之一,由此而发生的论争,还是囿于传统审美社会学或者文化研究的视角。这意味着,论争双方所聚焦的问题意识,仍关注于社会阶层的问题――“究竟是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究竟是过去常说的“食利者”的美学,还是现在所谓的审美的“民主化”?但是,我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是一个美学问题(而非文艺学问题),这样的哲理性的反思,反倒可以不必纠结于社会层面丛聚着的龃龉,
2、而直接面对问题本身。 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意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给审美活动和美学思考,到底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就此,本文的核心观点就是: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朝晖”颉颃的,正是曾一度占据主宰的欧洲康德美学的“黄昏”。这相伴而生的一“朝”一“夕”,与当下欧美的美学界对日常生活的深描和康德美学的省思之取向是一致的,尽管运思的路数各异。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结构性描述 简单说来,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的品质”所充满。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在结构却是相当复
3、杂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起码可以做出这样的区分,一种是“表层的审美化”,这是大众身体与日常物性生活的“表面美化”(后来还有文化工业来推波助澜)。如果单就“物性”的一面而言,在后现代文化的视野里,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时空中,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审美消费物。从时装、美容的“身体包装”到工业设计、工艺品和装饰品的“外在成品”,从室内装璜、城市建筑、都市规划的“空间结构”到包装、陈列和编辑图像的“视觉表象”,都体现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关怀。同时,不仅仅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其周遭环境都得到了根本改观,而且,就连人自身,只能属于每个自己的“身体”,也难逃大众化审美设计的捕捉
4、。在当代社会里面,从美发、美容、美甲再到美体,皆为直接面对身体的审美改造。当设计的对象转向主体的时候,就不只包括对人的外观的物性设计,而且还包括对“灵魂、心智的时尚设计”。这也便是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Welsch)所描述的人们不只在美容院和健身房“追求身体的审美完善”,而且,还在冥思课程和托斯康尼讲习班中“追求灵魂的审美精神化”。或者说,“消费文化中对身体的维护保养和外表的重视提出了两个基本范畴:内在的身体与外在的身体”。这两方面都指向了一种所谓的“美学人”(homoaestheticus)的存在。 但还有另外一种“深度的审美化”,这种审美化应该是深入
5、到了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因为,外在的文化变迁总是在慢慢地塑造和改变着大众的意识、精神、思想乃至本能,“深度的审美化”由此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深度的审美化”的实现,是具有明显的大众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区隔”的,或者说是在雅俗分化的不同社会群体中得以实现的。比照之下,如果说“表层的审美化”更多是要跨越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边界的话,那么,“深度的审美化”则显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囿于精英层面的“深度的审美化”,另一种则是仍归属于大众的“深度的审美化”。在精英文化的层面上,“深度的审美化”特别显现为少数哲学家们所寻求的独特的“审美的生活”。其中,包括将古希腊伦理直接视为“生存美学”的
6、福柯,主张“审美化的私人完善伦理”的理查•罗蒂(RichardRorty)等等。 在大众文化层面上,这种“深度的审美化”更与“拟像”(Simulacrum)文化的兴起息息相关,大众也在通过视觉接受这种文化对自身的“塑造”乃至“改造”。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创建的“拟象理论”非常适合于描述后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图像转向”(thepictorialturn)或“视觉文化转向”。换言之,日常生活“深度审美化”的最突出呈现,就是仿真式“拟像”在当代文化内部的爆炸,这种诉诸视觉化的文化由“眼”而入直接塑造着人“心”。如此一来,“拟象”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得
7、以“内爆”,一切都笼罩在“审美的灵光圈”之下,当代文化现实从而成为“超现实”的,不仅真实本身在“超现实”中得以陷落,而且,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矛盾亦被消解了。这种由审美泛化而来的文化状态,被鲍德里亚形容为“超美学”(Transaesthetics),也就说艺术的形式已经渗透到一切对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变成了“审美符号”。当无孔不入的“拟像”进入到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环节的时候,即使是最为日常和平凡的现实,都可能被投入到“审美符号”之中而成为审美的。 按照这种区分,“表层的审美化”主要就是一种“物质的审美化”,对应而言,“深度的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