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ID:20547165

大小:54.9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_第1页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_第2页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_第3页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_第4页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之一一、基础知识目标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向京津地区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剿灭”改为“招抚”的策略;帝国主暴行八国侵略联军的组成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在北京的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二、思想教育目标1.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通过史实的讲授,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认真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启发学生进

2、一步认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斗争的任务。三、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分析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成就与不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辛丑条约》的具体分析,正确认识这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的能力。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本节的难点是: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内外矛盾交错。既有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有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而随着帝国主义侵

3、略的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都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第二,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也由于本身的历史限制,义和团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第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的原因和表现。义和团的前身义和拳。这个民间秘密结社的名称

4、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之中。当时,它分市在山东、直隶、河南一带。有的属于白莲教中八卦教的一个支派,有的是从大刀会转来,有的则是民间自卫身家而建立的。参加义和拳的,以农民为主,他们平时从事各自的生产活动,在劳动之余一起练习拳棒、武术,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清活动。它没有统一的组织,在需要联合行动时,就以较有势力的村子出面,邀约邻村义和拳一起活动。鸦片战争以后,他们又自发地投入反洋教压迫的斗争。不过,一直未能形成大规模的运动。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疯狂侵华的过程中,山东人民都深受其害。1895年初,日本侵略军两万人攻掠山东,战火从成山角烧到威海卫。威海卫

5、被日军占领达3年之久,随后又被英国强租;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进而把整个山东作为势力范围,在境内筑铁路、开矿山,大量占夺田地,致使大批农民无以为生。由于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以及外国资本垄断的沿海航运业,又使南北大运河的运输业迅速衰落,原先依靠运河为生的船户、挑夫、搬运工人和小商贩等人,大批失业,颠沛流离。再加上这时的洋教势力已遍布山东全境,有教堂1000多所,各地教堂、教会带给人民的种种灾难,也极大地激起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高涨,而已经存在了100多年、又散布在全省各地的义和拳,很自然地成了团结群众进行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核心。

6、教材举出作为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标志的两次斗争。一是在山东冠县的梨园屯,由于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当地官府,发生了强拆玉皇庙改为教堂的事件。1898年,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领当地拳民攻打教堂武装据点,从而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另一次斗争是在山东平原县,1899年,朱红灯率领拳民千余人先是迎击平原县县令所率捕役和马队的进攻,接着又在森罗殿地方击败山东巡抚毓贤派来镇压的清军,取得平原大捷,使义和拳的声势大振。不久,义和拳改称义和团。3.“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材对这个口号作了很明确的评价。分析这个口号,首先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

7、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这正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反映,表现出了中国广大劳动群众从切身的深重灾难中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发出的不共戴天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奋不顾身地向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是这个口号的提出,也表现为笼统的排外主义,因而它又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的一面。这是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地位和狭隘的眼界限制了他们,使他们不可能对帝国主义从阶级本质上进行分析和认识,从而提出科学的反帝的纲领和策略。义和团笼统地

8、提出“灭洋”的口号,并不能把群众的斗争引上正确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