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

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

ID:20546545

大小:7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0

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_第1页
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_第2页
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_第3页
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_第4页
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主体性;崇高;雄浑;冲淡  摘要:西方崇高美的阐释维度是主体性哲学,实践论美学绍继了这个基本观念。主体性阐释固然高扬了人的主体性,有思想解放的意义,但其消极作用就是完全遮蔽了对审美范畴进行形态学阐释的可能性。这一遮蔽是王国维等人对崇高美以及相关认识上做出了错误判断的主要原因。引入形态学维度对崇高美阐释,不仅对审美形态学研究,或许对整个美学的研究都会有所裨益和启发。它可以避免人与自然的对立态度,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审美精神。  :B83-06文献标志码:A:1001  

2、OnMorphologicalDimensionofInterpretingSublimeBeautyanagementInstitute,Hefei230059,China)Keyorphology;subjectivity;sublime;beautyofxionghun;beautyofchongdanAbstract:Theinterpretingdimensionofthesublimeintheansubjectivity,ainreasonadetheirinaccuratejudg

3、mentsonthecognitionsconcerned.Therefore,theapplicationofaneensiontointerpretingthesublimebenefitsandenlightensthestudyofaestheticmorphologyandthestudyofaestheticsasanandnature,butalsoreflectmodernaestheticspiritofharmonioushumanandnature.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4、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人间词话·三》),并且认为,“有我之境”就是壮美,“无我之境”就是优美:“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人间词话·四》)我们很快会看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观点,因为它根本不符合实际的欣赏经验。例如用王国维自己举的“有我之境”的例子来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按王国维的说法,这两种“有我之境”都是“宏壮”之美,但我们实际的欣赏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的:这两种意境怎么

5、能给人以壮美、崇高的感受呢?它们给人的只是一种细腻的忧郁的情绪感受,一种感伤的优美情调罢了。或许是因为王国维是一个国学大师和美学大家的缘故,所以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论断一百多年来并没有引起学界的怀疑。但我们不禁想追问下去:对于有着深厚国学功底和丰富艺术欣赏经验的王国维来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紧挨着的两条中竟出现如此不符合欣赏经验的论断,王国维为什么视而不见?一百多年来学术界为什么也对此错误视而不见?我们对崇高美的观念要不要来一次正本清源的检讨?我们把握崇高美的思维方式是否也要检讨?  一、崇

6、高内涵的揭示需要另一种视界  目前学术界对于崇高美的认识普遍局限于西方的学术眼界。崇高与优美是西方美学史上最基本的一对范畴,因而在崇高与优美的对比阐释下,西方美学得出了这样一个总体看法:优美的本质在于主客体“无冲突的和谐统一”,而崇高的本质则在于“有冲突的对立统一”。这样的对比阐释的“完美性”局限住了、束缚住了我们的思维。并且,正是在对崇高的阐释中,西方的哲人才彻底建立起了宏伟的主体性哲学思想,典型代表即是康德。康德说,崇高的对象“把心灵的力量提高到超出其日常的中庸,并让我们心中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

7、抵抗能力显露出来,它使我们有勇气能与自然界的这种表面的万能相较量。”[1]100正是在与对立的大自然的对抗、抗争和较量中,崇高美诞生了。康德说:“对自然的美我们必须寻求一个我们之外的根据,对于崇高我们却只须在我们心中,在把崇高性带入自然的表象里去的那种思想境界中寻求根据。”[1]84因此,崇高美的根据(即本质)不在自然对象身上,而是在我们心中,在主体的思想观念中。在对自然美的阐释中,康德仍能坚持一定客观论的立;主体性;崇高;雄浑;冲淡  摘要:西方崇高美的阐释维度是主体性哲学,实践论美学绍继了这个

8、基本观念。主体性阐释固然高扬了人的主体性,有思想解放的意义,但其消极作用就是完全遮蔽了对审美范畴进行形态学阐释的可能性。这一遮蔽是王国维等人对崇高美以及相关认识上做出了错误判断的主要原因。引入形态学维度对崇高美阐释,不仅对审美形态学研究,或许对整个美学的研究都会有所裨益和启发。它可以避免人与自然的对立态度,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审美精神。  :B83-06文献标志码:A:1001  OnMorphologicalDimensionofInterpretingSublimeBea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