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人文性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人文性

ID:20538429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人文性_第1页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人文性_第2页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人文性_第3页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人文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 浅谈新教材中人文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彰显人文本真——浅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人文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对于教材的敏感性是有着特别的要求的。语文这个传统学科如何进行改革、怎么改、怎么教?都是一连串棘手的问题。尽管像这样的改革真的是步履维艰,但是认真对比一下新旧教材、仔细阅读一下新教材中的亮点,就可以看出些许变化。改革固然是艰难的、但我们还是可以听得到改革步步为营的脚步声。其中我最想简单谈一下的是如何面对新教材中的人文性、民族性。一、新“课标”,新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中,我们更容易、也更愿意看到的一个最亮的词就是——“人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2、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人性与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要以人为本,二要彰显出其文化性。它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理念的继承和改革。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根本。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以社会为本”发展为“以人为本”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反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使中小学培养目标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三个发展”(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就充分具体地反映了“以人为

3、本”的教育理念。“三个发展”是在传统的“全体”和“全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发展”的人文内涵,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新课标这一标杆所体现的信息给与我们以信心与实践的勇气。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思考。二、关注人文性教育的地位我们不能不承认,长久以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缺失竟然是客观的存在。人们过分地强调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即听说读写的训练,以为小学语文只要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就算是达到目的了,于是广大教师想方设法地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措施,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淡化了感情的熏陶,忽视了思想性

4、及人文性教育。当今社会的语文教学,凸显人文性地位,这是新课标、新理念的一大亮点,也是现代社会赋予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曾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着精辟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血与肉、皮与毛的关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表里一致,才能共存;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能鲜活;工具性如‘皮’,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工具作用,凸显人文思想,不能片面地强化谁或淡化谁。只有两者统一,才能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5、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教育目标。三、准确把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人文性是要重视,但对于实践起来来说,不一定好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没有工具性,便没有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有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恰切的操作方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四、人文教育的目标要突出新课标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6、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其中的人文素养被列为首要地位。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完成以下人文性教育目标:首先、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让学生了解一些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所表达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情感。如教学“爱国”一词,不仅是让学生会读会写这个词,可以组织学生用“爱国”来说话造句;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是否曾有过的“爱国”事情;还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爱国”方面的英雄事迹。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感会不知不

7、觉得到熏陶和培植。其次、通过优秀的文化传统如书法和优美的名胜风景等,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比较突出的是人教版第九册语文课本中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我认为是这一册书中最优特色、也是最令亮的亮点。再次、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孩子们健康而又高尚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钓鱼的启示》不只是一个小学生所要掌握并做到得到的道德启示、对于任何一个教师也是很有启发的。个人认为这是这本教材中最有启发性的一篇课文。五、善于自主挖掘人文性教育资源小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教育的资源,教师要善

8、于挖掘。无论记事写人、写景状物都表达一定思想,或描述人物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或讲述知识,阐明道理;或叙述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