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

ID:2052322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_第1页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_第2页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_第3页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_第4页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四)乾坤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明社会的结构特征(四)乾坤草文明社会的结构特征(四)/乾坤草4、生命的感受特征(1)说起生命的感受,相信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一道道奇特的风景,如同五味瓶,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味道,酸甜苦辣,各自品尝。境遇不同,角色不同,感受不一样,对生命看法的境界也不一样。从人类历史的状况来看,人间给生命的感受是苦难远远多于快乐,佛学的第一圣谛就是苦谛,人生就是一场苦难的旅程,纵然在旅程中尝到了快乐的蜜糖,那也是掉进悬崖后抓住树藤得以安身的一点安慰,最终还是会因为白黑两只老鼠相继在白天和黑夜不停咬树藤(即白无常和黑无常)而注定了会掉落悬崖的命运。恐惧和无助占据了生命感受的大部分空间,从古到今

2、,无数的人面对苍天,都在追问人类苦难的答案。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在印度南海滨楞伽山顶,大慧大士代表众人向佛陀提问了108个问题,这108个问题包括了如何修佛、宇宙的究竟以及人类苦难的原因,但佛陀并没有直接回答,只说大乘法,教人成佛离开这是非之地,对产生人类苦难的深层原因并没有明说。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屈原也写了《天问》,可天并没有回答他,最后在这滔滔的浊世中投江自尽,带着无尽的困惑离开了人世,流下了"上下求索"的名句让后人继续去寻找答案。关于人类苦难的原因涉及到一个宏大的宇宙背景和道的运行机制,禅院文集已多次提到,有心人不难找到答案。本文从生命感受的特征分析入手,从文明的角

3、度来说明人类苦难的基本原因并指出生命感受的真相。生命感受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无知无识、有知有识、觉悟之识,行道之识、真相之识、中道感受、感官感受、强感受、弱感受。无知无识:无知无识是生命感受的始态,你没有看过、听过或吃过苹果,你对苹果的生命感受就是无知无识。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是这样,一开始就是无知无识。人一出世对世界的认识就是无知无识,也有例外,就是一些小孩一出世就有知识(民间说法是漏喝"孟婆汤")。但寻根究底,这些知识都来源于对宇宙事物存在的认识,没有宇宙的存在,生命也就不存在。无知无识是宇宙的始态,也是生命感受的始态。万物初始不知悲,当然也不知乐,无知无识,无感

4、无受。佛学叫无始无明,是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假如没有悟道,对"道"就依然是无知无识,不明所以然。六祖说是无记忆空,这个境界是无知无觉,是百尺竿头,是无明窠臼,是黑漆桶底,我们的佛性被他遮藏在里面,必定要把他打破,佛性才能发现出来。也就是说,佛性是在无知无识里面,所以把无知无识列为第一特征。有知有识:人从无知无识的始态通过生活感受和接受教育就变成有知有识了。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对科学就有了认识,学多少、掌握了多少,就是人对某一领域的的认识范围。从人类的整体而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等等知识的总和就是人类的有知有识的范围。从整个宇宙的角

5、度出发,理论上宇宙内一切法的总和就是有知有识的认识范围,但具体到某一法因为宇宙的法象是处于永恒的变易中,不可能穷尽一切具体的法,但可以从规律上来穷尽它。比如电磁学上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式,就穷尽了电磁运动的一切应用,其他物理公式也是如此。总天下万物之理就是太极,太极就是宇宙公式,再展开来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宇宙公式,再到六十四卦生成三十六维空间也是宇宙公式,但到具体的应用,已经体现在宇宙的构造和运动机制上,只有切身感受才能真正体会。比如,只有懂得车的具体构造和运行原理,你才能修车,对车才算真正的有知有识。虽然车的构造符合力学规则,但懂得力学规则并不一定懂

6、修车,懂修车还必须要懂得车具体的结构原理。所以,从整个宇宙的有知有识而言,由宇宙规律性、层次性、结构性所规范的宇宙构造的展示就是有知有识全部内容。觉悟之识:假如你要去做某一专业的工作,你就必须要有该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说,要有知有识,才能明白和做好该专业的工作。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中,不知不觉中都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对于一切我们不明白的东西,只要我们去求知,就可以从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当我们说到"觉悟"、"悟道"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也是想通过求知的过程,然后认定达到某一境界就是觉悟了,即从对道的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就是觉悟,这可以说是大

7、多数人悟道的通病了。实际上,有知有识不过是对宇宙中各种存在实相的认识,你认识多点,你的知识就多点;认识少点,你的知识就少点,对事物存在实相认识的多少与"觉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你从不会炒菜到变成厨房高手,并不会因为你会炒菜多了炒菜的知识而"觉悟","觉悟"与知识技能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从出生头脑空空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到老年会再变成无知无识(大脑机能老化,非绝对无知无识)到最后死亡,这一生中,你能觉悟就觉悟,不能觉悟就是不能觉悟,你自己心里明白,与有知有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去"悟道"不能走进"求知识"的误区,但许多人都是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