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46563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文明社会结构特征(二)乾坤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明社会的结构特征(二)乾坤草文明社会的结构特征(二)/乾坤草2、文明的轨迹上一篇阐述了文明的定义,从文明的角度出发,文明就是上帝之道。从哲学的角度来描述道,道可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老子又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也许,这些语言的描述也着实让人不求甚解,用现代语言来说,"形而下"是指现象世界,即物质世界,成形成象的器世界。"形而上"是指产生器世界的本原,包括物理规律、构造规律、运行规律,从现象世界的有形指向本体世界的无形,并最终明白宇宙、明白自我、明白上帝,彻底明白了整个上帝之道的内涵和外延,就是
2、文明的内涵和外延了。所以,文明的范围实在太大了,经纶六合、吞吐宇宙,看似无边无际,无可适从。实际上,文明是有边有际、经纬分明、提纲携领的。从人类对文明的解读发展历史上看,是先有形而上,而后才有形而下的。文明的源头确实是从形而上开始的,中国的文明源头就是先天易,从女娲补天、造人到伏羲画卦,以龙做为记忆的徽征连接着极乐世界,阐述着真正的上帝。先天易从伏羲开始,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调,经历了近万年的发展,从伏羲到黄帝、文王、老子、孔子,与佛学心法汇合之后,至唐宋是一个发展的高峰期,陈抟、邵雍、张载都对先天易的义理阐述做出了
3、很大的贡献,给出了宇宙是如何创造和运行的解释。用形而上来解释形而下即现实世界运行的物理规律,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从上向下来展开的,从上帝到宇宙万象的演化来着手解决人类的生存方式,后来的王阳明、顾炎物、黄宗羲也是按照这一思路来解读文明的内涵。很可惜,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上是多灾多难的,文明总是战胜不了野蛮,文明的火花总是被野蛮的暴力和专制所踩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真正的中华文明就是上帝之道,体现了宇宙生命的真正生活方式。宋朝的书堂上在读"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就是先天易学所阐述的生活主张,它不同于
4、西方的民主宪政,乃是"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群龙无首"的天下大同文明,是真正明白宇宙、明白自我、明白上帝,是"众生度尽,然后成佛"的大乘文明,是真正立足于心灵来统领精神和物质建设的文明。建立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根植于上帝、根植于宇宙的运行规律,是无数的仁人志士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中华文明的血脉是割断不了的,无可置疑的,毛泽东思想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指出了文明的方向。在西方的历史上,作为文化源头的古希腊,同样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思辨模式,并发展出科学的思考方法和宪政制度,但后来的
5、发展过程同样被暴力和专制所中断,直到基督教的建立,以上帝作为形而上的源头来指导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西方人才扎扎实实从形而下通过科学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一步步向形而上迈进,演化成地球今天的文化格局。从整个人类所走过的历史足迹来看,好象人类的发展波澜壮阔,叹为观止。人类好象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化"。而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它根源于人类对上帝之道的不正确认识所产生的暴力和专制,这才是产生人类一切苦难的根源。人类所谓的"发展"和"进化",以及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不过都是对宇宙存在规律的发现和应用,是
6、宇宙本来就已经存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相反,人类的发展方向始终在背道而驰,因为掌握社会发展的主导权并不是掌握在符合上帝之道的"良心"上,而是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军头、资本和无尽的战争欲望上。也就是说,人类的苦难和一切不幸是由于人类整体上失去了"良心",是心灵迷失的结果,这也是所有宗教异口同声的说法,无论是人类始祖犯罪还是神到人的堕落,都表明了人类的源头在整体的层面上失去了"良心",人失去了"良心",就是妄心,佛学叫无明妄动,即不明白世界的本质而为表象所迷惑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后天易,从而导致人类的一切不幸。所
7、以,佛学所有的义理,就是教人如何转妄心为良心,变烦恼为菩提,返后天为先天,此心光明,一尘不染,明白宇宙,见如来,见上帝。所以说,佛学与中华文明的核心义理是一致的,这也是佛学最终并入中华的原因所在。我之所以不断的强调妄心转良心,后天转先天等等词汇,是因为这是成佛的境界,是真正认识上帝的境界,是真正文明的境界,只有社会上大部分人具备有这样的境界,心灵觉醒了,智慧通达了,真正的文明社会才能建立起来。也只有建立这样的文明社会,才能放映宇宙的创造初衷并回到宇宙的本来状态,这样的本来状态是每一轮宇宙创造后的初始态,叫做黄金时代
8、,是心灵觉醒,人人成佛,有道有德有仁有义有利有爱有乐的时代。黄金时代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之后,一些人心灵开始蒙尘,先天开始转后天,失道而后德,人很有德性,能自觉维护宇宙生态环境,就叫白银时代。白银时代后,人的心性继续迷失,失德而后仁,仁者二人同心,对同类能相互爱护与关怀,对由心的分别所产生的异类就开始排斥了,整体性的思考不复存在,德性丧失,大大小小的集团形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