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

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

ID:2052046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  _第1页
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  _第2页
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  _第3页
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  _第4页
资源描述:

《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危机传播应凸显“人本位”意识[摘要]地震、海啸、战争、污染……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性大型公共危机事件,以其“突发性”、“震撼性”和“负面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危机传播中,媒体首先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在还原事态真相的基础上,融入充满善意的人文关怀,最终使受众感受到“灾难中的温情”。  [关键词]危机传播;传播致效;人本位    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国家不断增强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为媒体报道突发事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危机传播作为一种非常态下进行的信息传递行为,应更加凸显“人本位”

2、意识,这样才能准确、恰当地对有着巨大震撼力和影响力的灾难事件进行报道,为媒体和公众提供必要的真实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恢复和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一、“真实可靠”的危机传播是体现“人本位”的首要条件    危机传播是指在危机前后及其发生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内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在危机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和受众是最核心、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危机传播传递的是特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必须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相对于常规性事件,在危机发生时,受众对资讯的渴求更为强烈。当灾难袭来,受众不是掩面哭泣而去,而是利用他们所能利用的

3、诸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这些媒介尽可能多地了解灾难的真相,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危险,并且根据自身的能力尽可能给受灾者以救援。  “真实可靠”是危机传播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当危机传播过程中传递的特定信息“真实有效”,才有利于受众改变态度,实现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即“传播致效”。事实证明,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可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003年我国出现的SAP6疫情,传媒在疫情前后期所采取的不同传播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社会效应。SAP6疫情初期媒体的“沉默”,使得社会上的谣言满天飞,并产生了公众出于恐慌心理疯狂抢购白

4、醋、板蓝根的现象。但从2003年4月20日以后,媒体在对待SARS疫情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由沉默回避到全面真实报道。疫情的公开透明化对人心的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公众通过每天的疫情报告、医学专家的专题讨论逐渐认清了疫情发展的态势,并采取了相应的科学预防措施,真实可靠的传播为最终战胜SAPS缔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事实证明,在危机面前,媒体以积极的姿态介入,体现党和政府的立场原则,增强群众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信心,宣传科学的应对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群众化解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真实可靠的危机传播,是面对信息社会的明智之举,是尊重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必要之

5、举。    二、“传播价值”不应遮蔽“人文关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面对这一重大危机事件,主流新闻媒体第一时间进行的全景式直播,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灾区群众的危险疾苦。然而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传播价值与人文情怀的冲突也逐渐显现,例如在伤者等待救援的时候,不合时宜的采访干扰了救援过程;媒体记者让遇难者家属对灾难、对逝者的反复回闪,使受灾群众在情感上遭受二次伤害。  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建立在充分尊重事实基础上的正确导向是必要的。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灾难报道应该保持“客观的无动于衷”,以便给读者一个全面而真实的

6、事件真相,情感的倾注被排斥在外。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差。由于危机事件的毁坏性较大,人们对此充满恐惧和不安,心理非常脆弱。这时,媒体的报道要在情感上给受众以关怀、心理上进行特别的安抚,加强心理疏导,体现一种特殊时期的人文关怀,消除受众不良的心理倾向;任何客观的新闻报道都处在一个价值参照体系中,这个参照体系实际上就左右着情感的注入。那些片面追求“看点”而不加节制的采访,忽视了受害者的情感,暴露出的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淡漠。我们不能杜绝天灾人祸的发生,但是在危机面前,在获取令广大受众关注的灾难信息的时候,媒体绝不能当一个冷漠的看客。  2006年7

7、月10日,许多国人被这样一位女记者打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为了抢救落水女孩放弃采访,挺身而出为女孩做人工呼吸。在面临“传播价值”和“人文情怀”两难抉择的时候,曹爱文为我们上了一堂人性化的传播课。  提倡“人本位”的危机传播,应以不违反人道主义为底线。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必争论什么“公众知情权与道德冲突”。在灾难面前,人道主义精神压倒一切,受害者的情绪要优先照顾,其他如“新闻自由”或“公众知情权”等,统统让路。  2008年11月15日的《青年参考》报有这样一条消息:《配合营救人质媒体集体“沉默”》

8、,讲述的是2008年10月12日,加拿大广播公司华裔女记者梅丽莎,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区遭武装分子绑架,绑架者提出了高额赎金的要求,为了使她尽快获释,国际主流媒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