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色彩 大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色彩大智慧【摘要】在装饰界中我们很难制定出一套严格不变的法则,因为与装饰密切相关的是人们的感觉,而感觉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色彩也同样具有主观性,色彩是观看者的感受。我们可以先简单的浏览整栋房子,决定各个房间的用途,然后把他们与不同颜色的特点相对应,这样就能找出适合每个房间的色调方案。色彩具有某个区域以及定义其用途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室内及其很多场所都能得以应用。 【关键词】堡垒色彩心理浅色系黑色系 勒·柯布西埃说过一句话:住宅就是机器。这句话千真万确。住宅首先是机器,然后才是人文和生命的映射。一幢建筑
2、就是几何形态,物理结构,拓朴等等的综合体。而体现生命情调的建筑住宅是人类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后的一种奢侈。住宅首先必须是实用的,但实用并不能阻止它像其他艺术一样,强烈地激发人的情感。 追逐梦想的人总是试图在繁琐而机械的城市生活中寻找回归自然的情感,或是有时候会在喧闹的过后想起外婆家乡下的房子,或者是越来越多农家乐生意的火爆。无不给我们传达一种信息:其实我们在内心深处渴望着与大自然的亲近,渴望着一种回归。唯美而浪漫的建筑大师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他认为优秀的建筑,不应当是一个死板的工艺品,而应当是一个有生命力
3、的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生成物”。这种革命式的理念被引用到了室内设计上来。其实这种理念在赖特著名的作品“流水别墅”上得到很好的诠释,让周围的自然环境容入到室内。身在其中,只听其声不见其影。人命回归自然是一种亲情的热盼与依恋。 有机的室内首先是一个开敞的空间,它破除了堡垒的性质,与外部空间建立了广泛的有生命力的联系,最大地消除了隔离的感觉,提供了人与自然界直接接触的空间。人的理想与自然和谐。居室仅仅是用墙把房间与房间隔开,高档材料的占有,不能代替人们的精神要求。其实室内空间可以运用“粗糙”的材料,色彩,绿色植物精致地布
4、置,以最大限度地消解居室内部与外界的隔离感。 各种室内空间的设计,已不仅仅是家具设计与天棚,地面,墙壁的装饰问题,而是需要考虑人们对不同空间的生理与物理的要求,审美情趣与艺术欣赏相结合的问题。它结合现代科技已发展成一门包括建筑学,美学,物理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具体的空间设计则需要综合运用家具,陈设,声,光,热(冷),绿化,色彩,材料的肌理等等手段来创造出除满足一定的功能外并具有特定要求的某种气氛和环境。 通过几年的设计和教学,浅谈一下在我们做室内设计时,在室内空间中
5、对装饰色彩的一些需求。 “色彩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灵,色彩是琴键,是眼睛,是音锤,而心灵则是装有许多琴弦的钢琴”。——瓦西里·坎丁斯凯 在居室的装饰中,色彩应当是生活方式和个性表达而设计的。富丽堂皇的追求往往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富有个性化的表现才使得居室具有个性的灵魂,色彩在居室中属于那种灵魂中的精华——生活中的艺术,美好的色彩唤起主人遥远的记忆。 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较大,曾经有色彩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两个同样大小的空间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让两个人分别在里面工作半个小时,然后分别问两人再里面估计工作了
6、多久,处在蓝色空间的人说工作了20分钟,而在红色空间的人说工作了估计有1个小时。这就是不同色彩对人心理的不同影响,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给人以躁动,扩张的感觉,让人不能安静下来,觉得时间过的很慢。而以蓝色为主的冷色调给人以冷静,收缩的感受,会让人安静下来去思考一件事情,去仔细做一件事情。同样的不同年龄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都对室内空间的色彩有不同的需求。 缤纷的大自然给人们无穷的启示。江南人对色彩的讲究追求一种诗情画意,清淡宜人。在设计中追求雅致,所以在色彩运用上多以浅淡的色调为主。如:淡米色,奶白色,浅
7、咖啡色,淡绿色等,特别江南水乡那种飘渺,朦胧的景色和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域的人们对色彩往往有一种淡淡的平和的追求。东方人更多喜欢一种含蓄,不像西方人那样热烈,跳跃。 在色彩的运用中,设计师总是单一的局部的追求,缺乏整体的协调能力,起结果是缺乏韵味,更谈不上个性风格,而是离谱的杂乱。 设计大师迈耶创立一种白色风格,这种风格简朴无华,体现了平和宁静的心境,为现代人所追求。据资料统计,国外70%的居室墙采用白色,这种以白色为其调的风格又恰恰容纳了最为丰富的想象力。白色像一张纸,通过它的肌理的变化,阳光的投射,月光的洒落
8、,环境色彩的糅合,白色又成了最丰富的色调,变化万千,真是“此处无色胜有色”。 空间设计中的用色设有固定的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受到人的年龄,性别,文化,修养,宗教等各种因素及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人而异,所以它也能尽快地表达个性。现代的设计以人为本,儿童有儿童的天真,所以在用色上尽量的以色彩鲜艳为主,不要让孩子远离五彩缤纷的世界太远,显现一个“鲜”;青年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