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ID:20513275

大小:77.0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12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_第1页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_第2页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_第3页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_第4页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年级:2012级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概论学号:201201031436姓名:张景凯指导老师:高民完成时间:2013年4月18日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张景凯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离开了初级阶段理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它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确定了当代中国正确的发展路线,它

2、的历史依据和科学概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到我国目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力戒浮躁、丢掉幻想、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为建设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关键词:基本国情;不发达;初级阶段;长期性;我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离开了初级阶段理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

3、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之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基本立论的根据,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一切方针政策的理论根据。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认清国情,搞好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和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而逐步地提出和形成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论与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论

4、,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源。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产生以后,也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发展过程。因此,社会主义也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其发展进程的阶段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一是转变时期即“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起点是无产阶段夺取政权,终点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二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这两个阶段自身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多级发展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

5、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只有在第一阶段里,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财富丰富了,在道德、精神等方面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过渡。不仅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这一过程,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源。(2)列宁的共产主义社会三阶段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马克思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两阶段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中,列宁提

6、出了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多极发展过程或阶段,即大阶段包括小阶段的思想,并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等概念。这表明列宁已经认识到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之后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并初步认识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过渡”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所谓“直接过渡”,就是无产阶段夺取政权后,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就直接过渡到“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生产和分配”。苏俄十月革命后的1918——1920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这种“直接过渡”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

7、。这种急于进入共产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规律,忽略了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长期性,忽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国情,被革命的热情所激励,把经济建设当作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来完成。上层制定的政策同基层实际情况脱节,超越阶段式的发展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所以1921年,苏维埃共和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这种情况使列宁认识到必须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于是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