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R571【】A【】1672-3783(2011)11-0049-01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将93例内镜下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7例,应用泮托拉唑40mg每日早晨空腹服用,铝碳酸镁1.0g,3次/d,嚼服;对照组46例,应用泮托拉唑40mg每日早晨空腹服用。结果:两组治疗4周时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组。 【关键词】泮托拉唑,铝碳酸镁,反流性食管炎,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
2、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我国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近年来有明显增长趋势[1]。为评价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我们对我科2009-01至2011-10收治的93例镜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男53例,女40例,年龄23~69(43±10)岁。所有患者均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痛等症状,经内镜证实反流性食管炎,并除外食管狭窄、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炎性肠病、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其他全身性疾
3、病,治疗前1周未用过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根据1999中华消化内镜学会拟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2]分为4级:其中0级5例,I级24例,Ⅱ级34例,Ⅲ级3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食管黏膜病变分级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联合组:泮托拉唑胶囊,40mg/d,晨口服,空腹;铝碳酸镁1.0g,3次/d,嚼服;对照组:泮托拉唑胶囊,40mg/d,晨口服,空腹。疗程均为4周,4周后复查胃镜。 1.3疗效观察指标 1.3.1主要症状评价: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痛为主,按症状轻重程度分为3度:(1
4、)轻度,症状轻微可以忍受;(2)中度,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重度,症状重,较严重影响生活。治疗后症状改善1度为有效,改善2度或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3.2内镜评价:按1999年烟台内镜分级标准,计分为0、1、2、3分,内镜复查积分0分为痊愈,内镜积分减少2分为显效,减少1分为有效,积分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 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及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1周即出现症状改善,继续用药,治疗效果更明显,治疗4周,效果最佳。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联合组95.7%、对照组84.8%,
5、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GERD是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目前认为发病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可概括为: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结构异常或压力减低,LES松弛导致胃-食管反流或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食管的蠕动异常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使各种有害因子反流入食管对食管黏膜造成损害[3]。多数学者认为RE为胃酸相关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与食管酸暴露程度和时间有关,酸反流越重则RE症状越重。因此目前抑酸治疗仍是对RE最有效的方法.泮托拉唑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降低了胃液的酸度,还使消化酶的活性
6、下降,从而抑制胃酸对食管下段黏膜的侵蚀。另外,近来研究表明GERD中胆汁反流常见,多与酸反流并存的混合性反流,与食管溃疡狭窄、吞咽困难和Barrett食管等关系密切。许国铭[4]等对GERD患者行24小时食管pH和胆汁监测,结果示RE组有胆汁反流者高达72.4%,其中混合性反流占62.1%,但NERD组以单纯胆汁反流为主者占42.9%。说明胆汁反流是GERD发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动物和人体研究已证明伴胆汁的酸反流对食管的损害比单纯酸反流更为严重[4]。这是部分RE单纯抑酸治疗疗效不好的原因之一,此时除质子泵抑制剂外应加用铝碳酸镁治疗。铝碳酸镁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盐和水的化合物,具有
7、独特的X状结构,其既可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胆汁酸,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又将胆汁酸释放,从而不影响胆酸的肠肝循环。24小时食管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发现,铝碳酸镁不但可降低食管下段24小时胆汁反流总次数及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还可显著减少酸反流次数及酸反流总时间百分比[5]。说明铝碳酸镁既可结合食管下段胆汁酸,又可中和反流至食管内的胃酸,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本实验表明,2组治疗1周就可见临床症状改善,随着用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