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87583
大小:80.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探宄性实验教学法示例作者彭剑锋陕西省勉县第五中学教师邮编724200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合成、应用开发为研究范畴的基础学科。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法可使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初步探索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中化学教材中选配了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视教学班级类别学生层次差异不同,不应完全将其简单视为一般性验证实验,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于引导,大胆推理、合理想象、精心设计、
2、善于观察,根据实验现象,依照科学逻辑分析其成因,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信心、体验成就感。示例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宄在研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可做两个对比实验:首先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包裹于脱脂棉花中,用滴管滴上几滴水,几秒钟后便立即燃烧。分析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须与氧气充分接触。由现象推理可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热并释放出氧气。第二个实验是将少许过氧化钠粉末置于试管底部,再滴入少量的水,观察到反应剧烈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发现立即复燃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较烫,
3、由此证明前面的推理是正确的。随后往试管中再加少许水并充分振荡,待反应静止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由此说明,该反应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其反应过程一般可表示为:2Na202+2H20==4NaOH+02t2NaA+21120==4Na++401「+02t根据Na202所含0广离子结构可知,氧元素氧化数为-1,Na2O2与水必发生歧化,分为两个反应步骤,分别表示如下:Na202+H20==2NaOH+HAHA不稳定,在有杂质(此处为NaOH)催化下缓慢分解产生出更具氧化性的活性氧原子,多数原子氧相互结合为氧分子。2H202==2H20+021分析氧化还原过程:
4、0广-2e->02t(氧化反应)0广+2e~->202-(还原反应)待分析完该歧化反应过程后,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原本试管内红色溶液已褪至无色!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溶液组成和性质及酚酞的结构谈起。资料查证:酚酞结构其变色原理酚酞分子式:c2OhI4o4,结构为右图所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酚羟基和一个内酯基,我们知道酚羟基具有一定的弱酸性和还原性,而酯基在较强的碱性溶液中能够水解。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05、到较浓的碱液即pH〉12时,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式。所以,酚酞试剂滴入浓碱液时,酚酞开始变红,很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从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可知,酚酞只能在稀溶液中检验碱而不能检验酸。下图是酚酖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结构及变色情况,由此可知,酚酞结构从强碱到强酸环境,越来越质子化,但是只有在强酸环境与碱性环境显现出颜色。IhlnHJnInInOlP<()0-8.28.2-12.0>12.()强酸酸性〜近中性碱性强碱橘红色无色粉红〜紫红无色这是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下中心的碳原子为sp2杂化,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形成整个分子的大离域n键。由此可知,存在大共6、轭体系的分子其溶液容易表现出颜色。这是由于大共轭体系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波,从而显现出颜色。推理与验证:依据前述对酚酞变色原理的认识,酚酞褪色与此时试管内溶液具有浓热的强碱性、强氧化性有直接关系,导致内酯式二元酚羟基结构很容易被破坏。而并不是碱被酚酞中和、水解而耗完所致,若此时再往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仍不变红,即可说明。为证明上述推测的合理性,特设计个对比实验,在较稀Na202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前先加入少量的Mn02粉末,充分振荡使H202迅速完全分解,待悬浊液沉降静止后再往上层清夜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变红的溶液许久并无褪色。可见,在具有氧化性的碱7、液中,使酚酞褪色的原因是,当碱液较浓时(pH〉12)其强碱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当为稀碱液时,其强氧化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示例二、氯气通入含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中褪色原理的研宄在证明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有人试图滴入酚酞用红色氢氧化钠褪色来指示该反应的发生进程。殊不知氯气更易和酚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使氢氧化钠溶液因缺乏指示剂而褪色。该结论可以通过以下实验的到证实:把氯气使含酚酞的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褪至无色的溶液分装两支试管,往其中一支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观察溶液并未见变红,说明原溶液中没有了酚酞;再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溶8、液立即变红
5、到较浓的碱液即pH〉12时,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式。所以,酚酞试剂滴入浓碱液时,酚酞开始变红,很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从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可知,酚酞只能在稀溶液中检验碱而不能检验酸。下图是酚酖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结构及变色情况,由此可知,酚酞结构从强碱到强酸环境,越来越质子化,但是只有在强酸环境与碱性环境显现出颜色。IhlnHJnInInOlP<()0-8.28.2-12.0>12.()强酸酸性〜近中性碱性强碱橘红色无色粉红〜紫红无色这是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下中心的碳原子为sp2杂化,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形成整个分子的大离域n键。由此可知,存在大共
6、轭体系的分子其溶液容易表现出颜色。这是由于大共轭体系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波,从而显现出颜色。推理与验证:依据前述对酚酞变色原理的认识,酚酞褪色与此时试管内溶液具有浓热的强碱性、强氧化性有直接关系,导致内酯式二元酚羟基结构很容易被破坏。而并不是碱被酚酞中和、水解而耗完所致,若此时再往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仍不变红,即可说明。为证明上述推测的合理性,特设计个对比实验,在较稀Na202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前先加入少量的Mn02粉末,充分振荡使H202迅速完全分解,待悬浊液沉降静止后再往上层清夜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变红的溶液许久并无褪色。可见,在具有氧化性的碱
7、液中,使酚酞褪色的原因是,当碱液较浓时(pH〉12)其强碱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当为稀碱液时,其强氧化性对酚酞褪色发挥主导作用。示例二、氯气通入含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中褪色原理的研宄在证明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有人试图滴入酚酞用红色氢氧化钠褪色来指示该反应的发生进程。殊不知氯气更易和酚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使氢氧化钠溶液因缺乏指示剂而褪色。该结论可以通过以下实验的到证实:把氯气使含酚酞的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褪至无色的溶液分装两支试管,往其中一支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观察溶液并未见变红,说明原溶液中没有了酚酞;再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溶
8、液立即变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