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

ID:20481682

大小:3.8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0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_第1页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_第2页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_第3页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_第4页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经》诊法学说的临床运用一、《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诊法:诊察和辨析疾病的理论和方法.《阴阳应象》:“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内经》“诊病”与“断病”(辨证),互相结合,不可分割,其理论成为构建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框架和原则思想.1.《内经》论述诊法的主要篇章《内经》以论诊法为基本内容的篇章主要有:☆《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诊;四诊合参☆《素问·平人气象论》:脉合四时阴阳;脉以胃气为本;真脏脉☆《素问·玉机真藏论》:四时五脏脉的太过、不及;真脏脉及其主死机理☆《素问·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诊脉法☆《素问

2、·疏五过论》、《征四失论》:问诊☆《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以缓急、大小、滑涩六脉为纲归纳五脏病候(辨证);尺肤诊.☆《灵枢·五色》:面部望诊部位、要领;五色主病☆《灵枢·论疾诊尺》:尺肤诊法;望目及其它望诊除了这些专论诊法的篇章外,尚有不少有关诊法的论述散见于其它篇章之中.至于各具体病证的诊断,则散见于专论病证的篇章.2.《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1)诊法基本原理:“察外知内”诊法原理;“独取寸口”诊脉法诊病原理等等(2)诊法的基本原则:诊病时对医生和病人的基本原则要求(3)诊病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及其运用

3、.上述内容构成了以四诊为主要诊病手段,以“察外知内”为基本特色的《内经》诊法学说.3.《内经》诊法学说的学术意义(1)奠定了中医诊法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特色:诊法原理和诊法原则;无创伤性诊病方法.(2)确立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后世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诊病方法和技巧,但仍不越四诊范畴.(3)构建中医诊断学理论构架:四诊(诊病);辨证(4)体现中医的基本学术观念:整体恒动观二、《内经》论诊法原理1.“察外知内”的诊法原理☆《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病所矣.”☆《外揣》:“五音不彰,五色不

4、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宝命全形论》:“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腐)者,其叶发(废);病深者,其声哕.”☆《刺节真邪》:“下有渐洳,上生蒲苇,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基于藏象学说“脏藏于内,象见于外”的“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法原理2.“以常衡变”的诊法原理☆以正常生理状态为标准确定病候及其病变程度★《阴阳应象》:“以我知彼,以表知里.”★《平人气象》:“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诊察证候顺逆顺证:证候合乎一般的病变表现,为病之“常”.

5、逆证:证候与一般病变表现相异以至相反,为病之“变”,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玉机真脏》:“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已;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动输》:“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小者为逆.”判断证候逆顺是中医诊法学说一大特色,对把握疾病转归,估测预后吉凶,尤有重要意义.3.脉诊及“独取寸口”诊脉法的原理☆《脉要精微》:“夫脉者,血之府也.”☆《五脏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

6、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4.真藏脉及真藏色(“五色之见死”)主死机理☆真脏脉主死的机理★《平人气象》:“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玉机真脏》:“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胃)而至于手太阴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真脏色主死的机理《脉要精微》:“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上述原理均以藏象经络

7、、病因病机理论为基础.三、《内经》论诊法原则1.全面诊察,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都各具独立诊病意义,但《内经》并不主张四诊单独运用,而是强调必须综合运用,全面诊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诊候进行“参伍”,通过四诊合参以全面、准确把握疾病性质.不齐之谓参,剖其异而析之;相类之谓伍,比其同而合之.☆《疏五过》:“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郁结,愁忧喜怒…”☆《邪气藏府病形》:“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

8、可以为上工.”☆《脉要精微》:“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2.“虚静为保(宝)”☆诊病要求病人必须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脉要精微》:“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诊法常以平旦又不拘于平旦.)☆医生诊病必须虚心宁静,专注凝神.★《脉要精微》:“持脉有道,虚静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