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7097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2
《如何提高中年级段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中年级段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中年级段学生的写作能力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顾成梅 众所周知,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和初步成形阶段,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作文充满畏惧心理,感觉没内容可写,无从下手,或是虽然把要写的事物表述明白了,但往往只是罗列出骨架,却缺少骨肉,使内容空洞,不生动不具体,给人印象不深。这是由于学生正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且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还很粗浅,或者说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仍很模糊,因此学生总感觉作文没话可说,写不具体,语言干巴巴
2、的,缺少一份感染力和生动性,在写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呢?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结合作文评议,领悟“具体句” 首先,笔者给学生明确具体句与非具体旬的区别。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什么叫不具体句?不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不具体句。 现阶段的作文多数是有中心思想要求的,因此要表达中心思想的段落要详细具体地描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层次,有主题,松弛有度。但是有些同学却只会概括叙述,没有重点,中心思想不突出。那么
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我们在想表达的文字之前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然后再把自己的回答描写出来,这样就会生动也具体很多。例如:我爱我的家乡的大山。春天,大山上开了花。有梨花、桃花、兰草花、杜鹃花,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花。我喜欢大山的春天。这样的描写就很笼统,不具体,不生动。 如果我们在写之前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或者“什么样”,就可以要表达的内容生动具体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如:家乡的大山是什么样的?我怎么样喜欢大山?梨花是什么样的?桃花是什么样的?兰草花和杜鹃花各是什么样的?大山的夏天和秋天是什么样的?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自问,我们就会描绘出这样一幅具
4、体生动的画面: 我非常爱我们家乡美丽的大山。大山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大山上开了漫山遍野的花。有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紫红色的兰草花,火红的杜鹃花,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叫不出名字的花。都好像争着做春天最美的花朵。 夏天的山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山上的高高大大的树都变成了一片墨绿色。有笔直的杨树、婀娜的垂柳,还有漂亮的银杏树。它们都是小鸟美丽温暖的家。 秋天,山上的果子熟了。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有灯笼似的大柿子。我们都喜欢到山上摘野果子吃。 冬天,下了雪以后,山上白茫茫的,好像大山也怕冷似的,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看
5、,扩展前是干巴巴地罗列,扩展后是不是把大山的一年四季都生动形象地呈献给大家了?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二、注重口语交际,领悟“讲具体” 在日常教学的口语交际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胆小,开始是不敢说,时间久了就变成不会说了。面对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除了要经常和他们交流,克服他们的惧怕心理,还要鼓励他们多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玩耍,加强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有话可说。(..)而有的学生则是语言表达能力确实差,他们不知道说些什么,只会非常简单、直白地表达,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说话,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要求他们多读课外书,要让这些
6、学生有话说,会说话。教师还应告诉学生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效果会有很大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尽量把句子说得生动有趣,因为说的时候能够吸引人,写下来才可能更吸引入。班级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每天上课前开展“语文天地”栏目。一堂“即兴作文”课,猜一猜,她是谁?通过这样的各种比赛,素质拓展等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 三、结合课外阅读,领悟“品具体” 为了加深学生对“写具体”的领悟,笔者进行了课外阅读,“读、摘、评、议、选”五字指导法的尝试。 1.读。规定学生每天课外阅读1至2篇文章,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采用默读,而采用有感情地朗读。
7、 2.摘。摘抄自己认为写具体的片段,而不局限于词、句的简单积累。 3.评。在摘抄片段的基础上,附上:“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段”的评点,让学生在评点中,自己揣摩怎样“写具体”培养他们的赏析能力。 4.议。利用晨读课的时间,出示学生摘抄片段及摘抄评点,让全体同学来评一评、议一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他的评点写得怎样?在“议”中引导学生领悟:“写具体”. 5.选。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定期举行“最佳摘抄赏析”评选。 四、全面细致观察,领悟“写具体” 在作文中对事物的描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先主
8、要再次要……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