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

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

ID:20470223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1

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_第1页
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_第2页
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_第3页
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_第4页
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隋唐前的碑文与诔文:隋唐以前的碑文与诔文均源于诗,吸纳铭文与颂文“述德”的功能,并且在思想内容、文体功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诸多方面存在不可隔断的相似性。本文对此二者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碑、诔两种文体特征相近但并不完全雷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流的趋势,唐以后诔文被碑文所取代。  关键词:碑文诔文并举合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诔碑》一篇,碑、诔两种文体的并称并不是始见于刘勰,早在陆机的《文赋》中就有并称趋势的雏形,汉以后马融、蔡邕等人的人物传记中,均有碑诔并举的例子。“写实追虚,碑诔以立”(《文心雕龙·诔碑》),考察碑与诔两种文体

2、的特征后,不难发现,碑、诔同源,虽然分属两种实用文体,但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碑与诔同源,吸纳《诗经》的文学表现手法,文辞化用五经,体现深刻的儒家思想内蕴。  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文心雕龙·诔碑》:“诔述祖宗,盖诗人之则也。”诗是碑、诔产生的源头,并对其发展影响深远。  首先,碑、诔同时吸收《诗经》中颂的文体功能,继承颂德的写作范式。颂诗以四言为主,韵律整齐,隔句押韵,节奏感强。碑文与诔文也传承这一特色。我们翻阅汉魏六朝的碑、诔作品,行文结构由“序文”和“铭文”组成,序的部分可韵可散,铭的部分(

3、即正文)都是四字一句,工整对仗,一咏三叹。  其次,碑与诔借鉴颂诗的文学表现手法,在序文开头追述先祖世系、歌颂先祖功美。《诗经·周颂·武》曰:“允文文王,克开厥后。”这是歌颂周武王的诗,却在其首追述其父文王的功绩。“念兹皇祖,陟降庭止。”(《周颂·闵予小子》)这是周成王哀悼武王的诗,也提到祖父文王的事迹。“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鲁颂·閟宫》)这是歌颂鲁僖公的,同时也述及周始祖姜嫄和后稷。碑文和诔文中对先祖的记述,既表现了儒家孝道中“敬”的一面,又有祈求祖先庇佑后代之意。如东汉《北军中侯郭仲奇碑》开头即曰:“其先盖周之胄绪,虞

4、部建国,享土受胙。”沈休文《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稷契身佐唐虞,有大功于天地。”曹子建《王仲宣诔》,其诔曰:“猗欤侍中,远祖弥芳,公高建业,佐武伐商。”傅毅《明帝诔》:“武伏蚩尤,文胜孔墨,下制九州,上系皇极。”这些在碑诔中歌颂先祖功美的手法均源于颂的写作手法。  再次,翻阅碑文与诔文,随处可见行文中对儒家经典的化用。“观杨赐之碑,骨鲠训典。”(《文心雕龙·诔碑》)蔡邕《郭有道碑文》是化用《论语》“循循然,善诱人”之语。王仲宝《褚渊碑文》则是化用孔子对孟子的评价:“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哀公诔孔子化用《小雅·十日之交》中的语句,曹植的《王仲宣诔》化

5、用《论语》:“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碑与诔对儒家经典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伦理本位观的宣扬。儒家“以祖为宗,以孝为本”的观念深入并根植于各个文化阶层中,反馈出“见贤思齐,内自省”的个人人格修养。  最后,在哀悼所碑所诔之人的同时,深刻体认先祖功美,增强自我满足感和家庭成就感,收到“垂示后裔、作范后昆”的效果,最终回归儒家的政治教化功能。“石墨镌华,颓影岂戢?”(《文心雕龙·诔碑》)死者的形象无法消失,已经作为一种衡量后人德行的教化标准,后代纷纷敬仰与效仿的,至此,封建宗法制度下宗族的凝聚力加深。  二、碑与诔吸纳铭文与颂文“述德”

6、的文体职能,且溢美之词颇多。  《文心雕龙·碑诔》篇曰:“夫碑实铭器,铭实碑文,因器立名,事先于诔。是以勒石赞勋者,入铭之域;树碑述亡者,同诔之区焉。”可见,碑、诔、铭、颂在文体特征方面相互通融,联系紧密,有各自的区域,又有交错的地方。  李充在《起居诫》中说:“古之为碑者,盖以述德纪功。”《文心雕龙·诔碑》云:“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碑与诔在内容上均有称述功美之辞,其实,在翻检隋唐的文献资料后,便可看到一个显著的特征:碑诔铭颂四种文体有一个相互沟通的桥梁,是“述德纪功”,且其他方面也有一些隐性的继承。下面讨论碑与诔对铭文、颂文的各种

7、吸纳。  1.碑与诔同时吸收铭文的方面  《礼记·祭统》曰:“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彦和在《文心雕龙》中也指出,铭文有两种功能,其一是劝诫,其二是纪功。由帝王“刻舆以弼违”。到夏商周“天子令德,诸侯计功”,铭文“歌功颂德”的文体职能充分被碑与诔所吸收,产生了周穆王“纪迹于弇山之石,创古碑之意”和“周朝之诔,称天以诔之”(《文心雕龙·诔碑》)的结果。后世以来,碑、诔逐渐与铭合流,“碑铭”、“诔铭”并称的情况也很普遍:《后汉书·翟酺传》:“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云。”《晋书·天文志上》:“崔子玉为其碑铭曰。”曹丕《典论·论文》中“铭诔尚实”

8、《三国志·凌统传》:“权闻之……使张承为作铭诔”之句。可见,碑、诔在称颂祖先功美和所碑所诔之人行迹上与铭文“述德咏功“兼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