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式评价-要注意轻重有度

警钟式评价-要注意轻重有度

ID:20463650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警钟式评价-要注意轻重有度_第1页
警钟式评价-要注意轻重有度_第2页
警钟式评价-要注意轻重有度_第3页
资源描述:

《警钟式评价-要注意轻重有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警钟式评价:要注意轻重有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几乎处处存在教师的评价,而且经常存在警钟式评价或称恐惧评价。但是,贾尼斯的实验证明恐惧诉求程度并不必然与其所引起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显示正相关。所以,一线教师在运用警钟评价时必须轻重有度。  关键词:警钟评价;恐惧诉求;级;效果  :G630:A:1005-5312(2011)17-0251-01    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最先显现的方面便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和变化,其次才是学习结果。该作用的形成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学生

2、作为一个巨大的青少年的集合体,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中心凸显,但由此而来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假说,所以该集合群同时具有渴望外界的肯定和称赞,并以此来肯定自我的特质。二是,教师作为信息传播者,在中学校教学环境中,具有极大的专业权威性,并由此形成其可信性的坚实基础。  二、教师的警钟评价和恐惧诉求  教师作为传播者,其传播信息内容不仅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涉及对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和掌握情况的评价,以及对其日常作业的评价、考试成绩的评价、日常行为的评价等等,评价信息几乎无处不在。  在中学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经常存在一种评价方式即警

3、钟评价或称恐惧评价。该类型评价潜在地遵循了行为心理学的逻辑,利用了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由此引起态度上的注意和行为上的变化。警钟式评价确有此效果,但是,关于运用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恐惧程度越高引起的态度的注意和行为的变化就越大。而行为心理学意义下的警钟评价亦存在其负面效应:警钟评价把由其本身产生的恐惧作为刺激学生态度和行为变化的媒介,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如果使用不当则可产生自卫性反应,并由此产生消极影响。  三、贾尼斯的实验  上世纪50年代,贾尼斯等人进行过一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恐惧诉求”的程度不同其产生的说服效果也不同。该实验以说服中

4、学生养成刷牙的良好习惯为目标,运用三级恐惧诉求。一级恐惧诉求中,实验者运用彩色的溃烂的牙齿图片,极力渲染牙齿病变带来的危害和伤痛。二级恐惧诉求中,彩色图片被换成了黑白图片,叙述的口吻也变得客观平和。三级恐惧诉求中则只是运用了病变牙齿的光片。  实验结果是:(1)三级恐惧诉求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程度与恐惧级数成正相关。即“一级”诉求所导致的心理紧张效果最佳,“二级”次之,“三级”最差(表1)(2)但就三级诉求所产生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的有效效果而言,二者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即“三级”诉求最佳,“二级”次之,“一级”最差(表2)。  四、警钟诉求关键在度  后来费

5、斯廷格提出“认知不协和理论”,提出特殊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特征,指出中度的惩戒才会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并有实验结果证明。所以,对于到底何种程度的恐惧诉求引起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效果最大,学界并无达成一致的结论。但是,至少这些实验已经说明,并不一定是越大程度的恐惧诉求所产生的说服效果越好。  这便为教师的“警钟评价”敲响了警钟:在使用恐惧诉求类的“警钟评价”时必须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最佳的度量;危言耸听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