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61735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生疑 感悟 和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疑感悟和谐.生疑感悟和谐——《学画》教学实践与反思:周全英 一、教学片段。 我在教学第三册语文第19课《学画》时,设计了这样的程序: 生:读课题。(课件显示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及课题) 师:读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谁学画? 生:画什么? 生:为什么要学画? 生:怎么样学画的? 生:最后画得怎么样?…… 师:请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文录音。(大屏幕显示以上问题)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荷花、荷叶上的水珠、王冕在牛背上……(学生纷纷发言) 师:请你们再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些荷花怎么样?生:哇,荷花
2、好美啊!(教师课件显示美丽的荷花。) 师:你能说说这荷花美在哪里吗? 生:多个学生说(略) 师:荷花确实美得让人百看不厌,用优美的词句把它描写出来,请你找找,书上描写荷花美丽的是哪一段? 生:第2段。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师: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生: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师:(微笑点头)你找得真准!(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述的画面。) 师生:品读句子。 生: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师:你真能干!(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写的画
3、面。) 师生:品词析句,理解文意。 师:你能把这些美景画下来吗?…… 二、实践反思。 (一)上面的教学片段,体现了以下特色: 1、学生成了“大问好”。 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提问与思考。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克服困难,才是真正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习惯,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被动地学”变为“我要学”、“主动地学”。 我在教学《学画》时,先让学生读题目,再让他们谈谈读题目后产生的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谁学画?画什么?为什么要学画?怎么样学画的?最后学得怎么样
4、?我利用多媒体把问题一一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由于问题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并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学生学习的情绪极佳,探究得非常主动,学生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能从“境中悟”。 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教学实践表明,对于一些深奥的或情深意厚的语言文字,仅靠抽象分析、综合,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要体验蕴涵其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声的立体画面。学生便能运用形象思
5、维,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再现在眼前。 我在教学《学画》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课件,并能适时、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上课伊始,我就在大屏幕上展示许多碧绿的大圆盘似的荷叶和各种姿态的美丽荷花,让学生一上课,就能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让他们犹如置身在美丽的荷花池旁,对荷花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以境入情。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能恰当的再现图画,图文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意境,提供形象,使学生进入所描述的情景中去感受,进入所写的景色之中去体验,把所描绘的景物再现眼前。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不易把握的形象有较强的感受。如:在教学课文第2
6、自然段时,在理解重点句子“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时,我运用多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功能,再现了文中所描述的美丽荷花,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荷花的美。又如:“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满湖通红”这个词语学生很难理解,凭空想象是不行的,这时,我就在大屏幕上依次再现了雨后的晴天,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湖里的荷花、荷叶,甚至连蜻蜓都红了的景象。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亲眼目睹了荷花的色彩美,这样,化难为易,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进而感悟了句意。这样,不仅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且大大
7、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使这堂课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3、师生和谐“乐中得”。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在教学《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