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文本是信息载体的重要形式。文本阅读自然也就成为学习者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师传生受式教学模式逐渐被学生自主探究模式所取代。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文本阅读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走进文本深处,解读更多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时代精神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以文学类作品为例,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走进文本深处,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其中的名篇佳作自然是学生文本阅读的典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他们通过反复诵读,切身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例如,笔
2、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当代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名篇《荷花淀》时,就试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受其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荷花淀》作品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白洋淀地区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斗生活,但在字里行间中,读者似乎看不到炮火连天的战争场景,听不到声嘶力竭的战争厮杀;恰恰相反,映入读者眼帘的却是明月、湖水、荷花,闻到的却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听到的是哗哗的水声、清脆的笑声。小说之所以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从始至终,小说就以白描的手法完成叙事的目的。从水生嫂月下编席“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就奠
3、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清新、纯朴、自然。而后,抓住明月、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给人如临其境之感。妇女们勤劳爽朗的性格、男人们勇敢机智的品质的叙述并不是“强加”给读者的,而是更多借助了荷花淀的景色描写,情境交融,情景相生才使得作品超凡脱俗,意境深远。 二.走进文本深处,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丰富学生人生体验、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基本途径。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地在充分表达着的情感——或豪情壮志,或苦闷彷徨,或淡淡忧伤,不一而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领会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和文本、尝试“
4、对话”,把文章的思想情感解读出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祖国山川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时笔者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练习来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本文是黄药眠先生,他虽然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但他却深深地眷恋生他养他的热土,热爱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他亲眼目睹了外国列强对国土铁蹄践踏,也切身感受到了旧政府的黑暗昏朽。为此,他亲身参与了民族解放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他有过新中国建设的欣喜,也
5、尝尽了祖国建设中十年浩劫的失望,当祖国历经波劫,重焕青春光彩,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激动呢?正是有了这种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对这片热土深深的眷恋,的作品才能同行云流水,将自己的满腔热忱融入作品,使人读来心灵震撼,激发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三.走进文本深处,挖掘作品的时代精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能给阅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启迪,有时还能折射出时代精神,或讴歌,或批判。例如,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一部反映时
6、代精神的佳作。演讲辞中用“灯塔”和“黎明”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生动地描绘出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和他们内心对自由、平等的渴望。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和“故土家园中的流浪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形象地表现出了美国政府的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走进文本深处,也许学生会出现“水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许会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摒去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方式,抛弃急功近利的阅读目的。我们一起去感受文本阅读所带来的那一份愉悦,那一份感动,那一份启迪。 霍中粉,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