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

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

ID:2043402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  _第1页
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  _第2页
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  _第3页
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  _第4页
资源描述:

《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沈炼诗歌中的“剑”意象摘要:明代沈炼以刚直见称,他的诗文劲健有气,郁勃磊落,这一特点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剑”这一意象的大量使用。剑在沈炼作品中的频繁出现以及与其现实生活、思想感情的密切联系,除了表明沈炼豪放的个人性格外,还和绍兴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沈炼;《青霞集》;剑    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沈小霞重会出师表》讲述了一个忠臣死难的故事。其中的沈青霞并非小说家杜撰,而是历史上实有之人。沈炼(1507-1557),字纯甫,一字子刚,号青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溧阳县令,茌平县令。沈炼幼有大志,文武全才,下笔辄万言而不能止。生性刚直,不附权贵

2、,故任县令后一直未得升迁,过好长时间后才为锦衣卫。炼秉性耿直,嫉恶如仇,曾上疏揭露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大罪状,遭迁杖五十,削官为民。后受严党诬陷,以与白莲教阎浩等谋乱罪名,惨遭杀害。有《青霞集》传世。  沈炼以刚直见称于时,“遇事直前,一无顾虑”(季本《送沈子刚起复赴京序》)[1],反映在作品中“其文章劲健有气,诗亦郁勃磊落,肖其为人。”[2]这一特点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剑”这一意象的大量使用。在《青霞集》[3]十一卷中“剑”字共出现112次。其中卷一6次;卷二2次;卷三9次;卷四2次;卷五23次;卷六43次;卷七20次;卷九1次;卷十2次;卷十

3、一4次。其中有3次指剑阁。其余109次均指宝剑。而以三卷诗中出现频率最高,卷五至卷七中共出现84次(2次不是指宝剑的除外)。若将“太阿”“干将”等计算在内,则数量会更多。  沈青霞借用“剑”主要表达以下几方面内容:    1、报国吟    沈青霞思想感情的基调是忠君报国,他有着为国除奸、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其《报国吟》云:“长安近兮我所思,决壮猷兮日孜孜。龙有翼兮凤有文,骥悲呜兮思其群。世路隘兮谁当辟,抚长剑兮凌青云。”(卷五)长剑是其济世理想的具象化,从军杀敌则是实现其理想的主要手段。《青霞集》中许多以《出塞》、《从军行》为题的诗歌,多以宝剑作为抒发感情的媒介。如“男儿从来通六艺,不分尘沙

4、杂边骑。剑磨流出射斗光,赋成常有凌云气。”(卷五《古从军行》)“生悬宝剑报君恩,自许青萍气不凡。若遣海波清未得,玉颜何用立乾坤。”(卷七《出塞曲》其二)  其它一些咏怀赠别作品也常表达与此类题材相同的感情,且也多将宝剑这一意象用于诗中。如:“余亦沧江学剑人,十年为吏在风尘。请缨自羡凌云客,投笔曾无出塞辰”(卷五《送吕子出游宣大》),“黄云马首横,仗剑赴边城。虽歌出塞曲,讵谓从军行。炎夏征途壮,河山旅望惊。从来班定远,曾是一书生”(卷六《送岑山人出塞》),“浩浩穹壤内,一气常感通。山河献灵秀,生有百代雄。龙蟠抱三辰,虎踞经八戎。风云随指顾,日月回掌中。手提属镂剑,目送塞上鸿。岂无声色资,惭愧海

5、宇空。男儿不命世,何用悬朱弓”(卷五《咏怀三十首》其五),“中原消息近何如,故旧无人问谪居。报国惟怀三尺剑,筹边空作万言书。春秋首止曾题笔,南北音尘已食鱼。一片苦心悬碧落,风烟浩浩独怜予”(卷六《咏怀二首寄徐太保》),“平生胆略好封侯,夜读阴符晓未休。为问张华龙剑在,借余一斩月氏头”(卷七《寄张有功十六首》其十二)。  在这些作品中,剑是其忠君报国的武器,更是其思想感情的象征。这一意象的大量使用使其诗歌获得一种凌厉的气势。故茅坤《青霞集序》评曰:“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青霞集》卷首)    2、侠客行    

6、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侠客是文人经常描写的形象。唐代诗歌中以《侠客行》为题者颇多,尤以李白的作品为着。他所解读的侠客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豪侠。沈青霞理解的侠客与之相似,但多了忠君报国的特点。《侠客行》:“从来好游侠,宝剑不曾离。白马驰长道,黄金报所知。风流倾斗酒,调笑折花枝。唯有燕云念,平生未肯移。”(卷六)  同时沈青霞更强调侠客不依从权贵的独立品格,在卷六的同题作品中他写道:“北里新名侠,门多隐者车。问人寻宝剑,留客注丹书。七贵空闻姓,三公欲造庐。宁甘布衣老,不肯曳长裾。”与其时代特征相联系,则作品借助侠客形象所表达的是文人的高洁

7、品质,宝剑时刻不离身则与屈原“带长铗之陆离”(屈原《涉江》)有着相同的意义。“风流倾斗酒,调笑折花枝”等内容则是沈青霞疏放性格的体现,同时也与晚明士风的大背景有密切关系。    3、伤歌行    抚剑思用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战国策》曾记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倚柱弹剑,歌“长铗归来”的故事。之后如王昌龄、李白、杨万里、苏轼等均曾在诗中予以运用。  沈青霞《伤歌行》云:“淡淡浮云生,飒飒秋风来。客子坐愁思,抱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