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

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

ID:20424702

大小:2.5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3

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_第1页
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_第2页
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_第3页
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_第4页
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 牙列与颌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牙列与颌位口腔修复科 胡伟平第一节牙列牙列分类按照牙的类别:恒牙裂乳牙列混合牙列按照牙排列情况:正常牙列异常牙列按照牙列形态:尖圆形椭圆形方圆型牙列大小上颌长50mm宽55mm下颌长41mm宽52mm描述上下牙列大小关系Terra牙列指数=牙列宽度/牙列长度×100%牙列倾斜规律近远中向:牙长轴与垂线的交角唇颊舌向:牙长轴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垂直向:(上颌牙合平面为参考)牙合平面解剖学牙合平面牙合面形态纵牙合曲线上颌:补偿曲线凸向下下颌:司匹曲线凹向上恒牙合曲线(Wilson曲线)上颌:凸向下下颌:凹向上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定义(I

2、CO):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正中颌咬合接触特征:近远中向标志:尖牙第一磨牙(牙合关键)垂直向:新兴学科牙合学唇(颊)舌向关系覆合(overbite)上牙盖过下牙的垂直距离覆盖(overjet)上牙盖过下牙的水平距离前牙覆合覆盖分类后牙覆合覆盖分类正常合后牙锁合后牙反合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标志:上颌唇系带尖牙关系正常第一磨牙中性关系前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每牙对应对颌两牙(上颌8及下颌1除外)错牙合安氏分类安式I类错合----面型正常第一磨牙关系正常安式II类错牙合面型下颌后缩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远中牙合关

3、系II类I分类:上颌切牙唇向倾斜II类II分类:上颌切牙舌向倾斜安式III类错牙合面型下颌前伸第一磨牙为近中牙合关系牙合的建立乳牙期(2.5岁~6岁)早期(2.5岁~4岁)特征:1.牙冠直立,无明显的尽远中向及颊舌向的倾斜2.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3.牙合曲线不明显4.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成垂直平面(平齐末端)晚期(4岁~6岁)特征1.牙齿出现间隙(灵长类间隙)2.切端和牙合面出现明显磨耗3.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4.暂时性深覆合减小替牙期(6~12岁)暂时性错合的表现: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面部颌骨发育不完善2

4、.上中切牙出现间隙:侧切牙牙胚挤压牙根3.上切牙牙冠偏远中:牙胚挤压牙根4.暂时性远中牙合:I+II+III<1+2+34+5

5、弓外扩。外侧:唇颊肌的作用,使牙弓向内而限制外扩。牙弓在两种肌肉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宽度和大小。牙合的建立上下动力平衡上下颌牙弓的密切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闭口肌与开口肌之间的动力平衡,维持了牙槽骨和牙萌出的高度。牙合的建立面部标志点眶耳平面:眶下缘最低点与外耳道上缘连成的平面,称为眶耳平面。与牙合平面成150与地面平行。鼻翼耳屏线:鼻翼中点至耳屏中点的连线,与合平面平行。上下颌中切牙之间及其与参考平面的关系上颌中切牙的牙体长轴与眶耳平面的唇向交角为70°。上颌中切牙与下颌中切牙牙体长轴的交角为140°。上颌中切牙的牙体长轴与牙合平

6、面的舌向交角为60~65°。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面部协调关系1.面部等分关系2.唇齿关系3.牙型、牙弓型与面型的关系4.Balkwill角5.Bonwill三角6.Monson球面面部三等分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1mm,下颌前牙与下唇上缘平齐口角对着上颌尖牙的远中Balkwillangle下颌髁状突中心和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连线与牙合平面的交角(约26°)。意义:表明了关节与牙合之间的关系。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Bonwilltriangle下颌骨的双侧髁状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相连,构成了一个边长为10.16cm的等边

7、或等腰三角形。意义:从解剖学上阐明了口颌系统的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它是下颌在张闭口运动中正中不偏的解剖基础。等边三角形者颌骨较宽,等腰三角形者颌骨较窄。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Monsonsphericaltheory以眉间点为中心,以10.16cm为半径做一球面,下颌牙列牙合面与此球面的一部分相吻合,上颌牙列补偿曲线也是此球面的一部分。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TMJ、牙列、咬合与下颌运动的关系。即整个牙列的牙合面呈曲面,其后端受到TMJ的制约,在下颌运动中能保持牙齿的较广泛的接触。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颌位一.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位(

8、intercuspalposition,ICP)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二.下颌后退接触位下颌后退接触位(retrudedcontactposition,RCP)定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状突位于关节窝的最后位,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