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2115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1
《理论研究.音乐乐感文化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论研究.音乐乐感文化之美:“乐”,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是:“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广泛地称之为乐。”而中国的文化就是一种乐天的“乐感文化”。它是慢慢由思想理论积淀并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积淀为形式。成为中国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思想集中现象。这种由文化转变来的心理结构。被称之为“文化—心理结构”。中国书籍自古以来就强调书卷气,追求乐感之美,以陶冶情操为目的,以心理愉悦为己任。 关键词:乐感文化;“和”为美;审美心理 一、乐感文化根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融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为一体。中国传统美学讲
2、究以“和”为美,讲究人气合一、天人合一的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乐感文化在中国传统美学这一肥沃的土壤中而萌生,倡导甜美、自然、飘逸的美的思想理念。 “我的文化的根在中国,深置于大地的根如果没有养分滋养,自身就无法生存,尤其是以文化为根基的书籍更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充填。”装帧大师吕敬人先生这样强调,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美、一种气韵美。《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西域考古图记》的设计,都鲜明地体现了敬人书籍本土性的特征。敬人书籍它以传统美学思想为根基,创造性
3、地再现它们,使之有效地转化成现代的设计元素,但它始终流露出的是—种淡淡的乐感之美,现代之美。 二、乐感文化代表中国审美心理、贯穿文化特色 在中国文化中,我们总能感觉到乐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的罪感文化相比,中国审美追求的是“形而上”的气韵美,注重的是视觉之外的内心体验。乐感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审美心理,中华民族特有的乐观向上、热爱生命、追求和谐的理念。 “乐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灌注在中国的书籍装帧之上,从设计家的艺术品味和书籍的装帧设计中我们总能体会到这一理念的存在。书籍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书卷气和文化感也许就是它的特质。对于书籍设计来
4、说,抓住这一基本特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历史上的中国古籍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色,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这可以作为“乐感美”风格的设计理念。中国的装帧艺术强调品味、韵味、修养、讲究一种怡然恬静的美,读者可以从书中体会到一种古典自然美,简约书卷美。“乐感文化”影响下的我国书籍装帧讲究艺术性,讲究意境的愉悦性,讲究造型艺术的审美性。整幅装帧透着淡淡的书香,浑厚的色彩,富有韵味的图形,古色古香的文字,结合凝练简洁的设计构成,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 《大师谈艺录》一书的设计,“大师”两字运用了王羲之的手迹,占据版面的一小部分,而封面上留
5、有一小块红金,用中国印章做点缀。颜色搭配上,选择较有韵味的黑色和银色为基调。该书装帧技巧上体现了高雅的文化品位,突出庄重、简洁和大气的意境美、文化美。 三、乐感文化之美的塑造 1.视觉符号的情感暗示展现乐感文化 乐感文化的传达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它成以视觉符号为基础,在符号的特有性和暗示性的完美结合中寻求最佳的信息传达。特有的视觉传达符号具有特定的寓意,代表了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信息,代表着读者长时间形成的对特有文化的理解。 人们对于特有视觉符号的钟爱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外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已经融进了我们民族的血液和基因里,在人们的精神沟通上架起
6、了一座桥梁,己成为负载中国人复杂情感和文化内涵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象征符号。例如,传统戏曲中的面具、脸谱、服饰、花纹、布景等特有视觉符号运用于书籍装帧中,读者很快便能联想到其代表的戏曲文化:东巴文字的运用,青花瓷的纹样运用于书籍装帧中,便能准确的反映出该书籍内容的特色;书籍封盒上运用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旗袍领、中式立领、小包袖的外观结构作为其形式,便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传统符号构成的画面是唯美的,自然大气的,传达的是乐感之美;这些特有符号的巧妙运用,能成功的传达其设计理念,展现审美心理,塑造乐感文化。 2.注入民族情感的设计传播乐感文化 乐感文化植根于中国,它
7、的传播应以民族特色为依托。民族设计是记录一段时期,一段地域文化的工具,设计素材于地域文化,然而也展示和宣传着其自身文化的魅力,是展现乐感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合当地文化内涵的民族设计给人的是一种整体的印象,一种对民间艺术所向往的境界。民族艺术设计的意义就在于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区域的高度的艺术生活,也是对民间艺术不断发展的一种载体。 改革开放的发展,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形式为我国的设计风格开辟了新的道路,设计界如饥似渴地汲取国外现代设计成果的新形式、新色彩,造成我国设计风格的淡化。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文化,民族的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