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ID:2041612

大小:101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4

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_第1页
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_第2页
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_第3页
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_第4页
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项目2004年2011年占地面积1210亩1445.81亩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60.83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6亿元6.377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7582万元1.595亿元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个数30(83)个53(211)个校外实训基地个数70个342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个数2个13个专任教师数730人820人兼职教师数248人651人图书馆藏书60.4万册106.8万册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生18199人,开办专业65个;历史沿革1972年由原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创建,校名为“长江电讯技术学校”;19

2、79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1987年由电子工业部下放到湖北省,由原湖北省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同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中专学校;1988年与湖北工学院合作举办专科层次教育;199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998年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开始筹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原省部级重点中专“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整体并入我院;2003年原国家级重点中专“湖北省纺织服装工业学校”整体并入我院。学校荣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

3、基地;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院校;是新中国60年湖北十大教育品牌、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百业状元、湖北省15所社会最满意高校、湖北省分行业十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学校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高职教育学会会长单位。办学理念“一个坚持,二个满足,三个结合,四个为本”的办学理念。即:高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旗帜,坚

4、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实现教育与生产(企业)相结合,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定位:-6–学生工作部(处)编印2011年10月学工系统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材料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校企深度融合、综合性、开放式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的社会认同度、美誉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著名品牌院校。专业建设定位

5、:以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服装、旅游、艺术设计、建筑、应用英语、管理等大类专业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社会服务定位: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创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国际化意识,使学生拥有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能力、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培养模式学校按照校企合作全过程贯穿、工学结合全方位实施、工学交替全面普及

6、、订单培养为主体的“三全一主体”的思路,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开放式办学模式、多样化实现方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应“教、学、做”一体化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学校按照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全面推广单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了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目前,学校将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双证”融通等作为常规教学要求。学校各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专业特点、符合职业性和针对性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如

7、道德品质、身心素质、职业态度和责任感等)和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基本知识及能力、人才培养面向的产业行业和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人才的层次和类型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同时,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时,学校各专业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要求,系统地设计了公共基础知识(通识知识)和通用能力,并在对职业岗位(或典型工作任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确定了专业知识和能力(即胜任某一种或几种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和专业拓展知识和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