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

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

ID:20412380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_第1页
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_第2页
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_第3页
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_第4页
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摘要: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而羌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因此,羌族的音乐是最能体现羌民族的历史以及民族特点的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的事物。而羌族音乐的传播也是羌族文化的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关键词:羌族音乐特点保护文化传播一、羌族音乐的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因为地理环境,历史演变,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语言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个民族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形成了每个民族独有的音乐艺术形式。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而对于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

2、民族来说,羌族音乐是羌族文化口传身教的一种表现形式,羌族音乐是羌族文化的精髓所在。现代羌族主要聚居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以及成都都江堰地区和雅安地区,总人口不到30万。羌族音乐主要依托羌族文化传承人进行传承与传播,羌族的音乐充斥这整个羌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当中。2008年5.12特大地震对羌族聚居区的北川,汶川,茂县等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羌族的人口,文化,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其中羌族音乐特别是羌族民歌在这次地震中走到了消失的边缘,所以对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播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二、羌族音乐的结构特点羌族音乐是一种口头创作的音

3、乐形式,羌族音乐与羌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羌民族文化的精粹,是羌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风土人情、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因此,羌族音乐有以下几种特点:羌族音乐的分类羌族音乐主要分为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巫师歌及歌舞音乐山歌羌语称“拉那”或“拉索”,多在劳动场合或山间田野中唱,节拍比较自由。由两个乐句或4个乐句组成,有的带有曲头或曲尾衬句,从而形成3乐句或5乐句。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劳动歌  有犁地歌、收割歌、薅草歌、撕玉米皮歌、打场歌、搂柴歌、打房背歌等。有的节拍自由,近似山歌;有的节拍规整,接近歌舞曲。劳动歌有独唱、齐唱和词曲相同的重句对唱等形式。劳动歌中数量最多的是撕

4、玉米皮歌,有的节奏明快,衔接紧凑,气氛热烈;有的节奏舒缓,曲调悠扬。风俗歌  专用于传统风俗仪式活动,包括婚嫁歌、酒歌及耍山调。婚嫁歌包括嫁歌及喜庆歌。嫁歌又称姊妹歌,姑娘出嫁前夕,由陪伴新娘的妇女们和新娘唱。喜庆歌则是新郎家为庆祝喜事而唱的歌曲。内容有赞颂新娘的美貌和服饰以及祝贺之辞等。婚嫁歌的演唱形式多为两人对唱及重句对唱,也有齐唱和集体重句对唱。酒歌是婚丧节日宴客时唱的歌。一般由4~6个乐句为一首,节奏徐缓,曲调悠扬,风格古朴。唱词为多段体,内容有客主间互相祝贺、应酬之辞;有的叙述家史或赞颂古代英雄人物。耍山调是一种体裁自由的抒情歌曲。巫师歌  是巫师在请神送鬼时唱的歌。其中保存着一

5、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如《泽祺格布》、《木姐珠》、《大战戈几人》等。说唱相间,并有敲击羊皮鼓的间奏。  歌舞音乐  歌舞音乐 有丧事歌舞、喜庆歌舞两种。①用于丧葬仪式的丧事歌舞并不表现悲伤情绪,内容多为对死者的赞颂,对死者亲属的安慰;②喜庆歌舞(羌语称“洒朗”)则广泛用于各种喜庆活动。表演时,人们分成两组,围成圆圈,轮番歌舞。歌唱均采用重句对唱形式。各地羌族舞蹈大体相近,音乐则因地而异。调式调性方面的结构特点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在音乐方面也主要体现了我国的五声音阶的模式,其中以五声音阶中的商调式和徽调式为代表,羌族民歌所用的音阶以五声、六声为主,有的民歌采用四音音列和七声音阶,

6、但完整的七声音阶较少见。羌族民歌的歌词每一句多为4个音节。演唱时,一般先唱两句或4句的歌头,山歌和酒歌的歌头相同。此外,在汶川、理县一带也有每句7个音节的歌词,这类歌曲没有歌头。除运用以do、re、mi、sol、la为主音的各调式外,尚有一些民歌运用sol、la、si、re、fa或sol、la、si、do、re五音构成的特殊调式。羌族民歌中六声调式音阶的运用较为普遍,多数都具有五声调式的特点,即在do、re、mi、fa、sol、la的mi、fa之间,和do、re、mi、sol、la、si的si、do之间,不作半音进行,而是分别在不同乐句或乐段中出现,或仅在结尾时出现偏音fa或si,代替mi

7、或do二音,形成旋宫转调的现象。不少民歌因采用这一手法而形成一种别致的风格。此外,在民歌中连续移调的例子也时有所见。居住于松潘县的部分羌族,习惯以二声部或多声部演唱民歌,其和声结构以大二度向同度进行为基础,间有大、小三度及四、五度。除男声或女声的重唱、合唱外,还有混声合唱。有的合唱已具有复调因素。现有的羌族音乐的保护策略与传播方式及其存在的缺陷保护策略1、由于羌民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所有的风俗、文化都是通过一辈一辈的口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