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9032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人性深度与文艺的价值取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性深度与文艺的价值取向一人性,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重要问题。文艺人物塑造是从社会关系出发还是从抽象人性出发,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文艺上的基本分野与区别。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作品里,人性都不能归结为纯粹的自然属性,而应是社会性、阶级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体。文艺只有真实地表现人的自然属性同社会历史环境的内在联系,将人的行为放到复杂的社会关系当中,才能充分揭示人性的具体内容,才能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毫无疑问,抛开人性中一切社会的、时代的、阶级的因素,脱离人
2、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而孤立地去描写所谓超阶级、超社会、超历史的人性,或者把人性还原为动物性与生理本能,或者提倡一种抽象的情、抽象的爱,用这种观念指导创作,只能使文艺走进一条反理性、反艺术甚或反社会的死胡同。这是近现代文艺史早已得出的一条结论。近一段时间来,在部分文艺作品中,宣扬抽象人性论的倾向似有回潮和泛滥的迹象,个别作品甚至越过了单纯人性观的界线。这是值得关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仍是在文艺创作理念上背离了唯物史观。在文艺理论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身体写作”、“私语化写作”以及关于“人性的深度就是性”一类的
3、流行提法,主张把人导入低级的感性生活和纯直觉的无意识活动,将文学引向对自然人性的过度张扬和对感官刺激的肆意渲染;在文艺创作中,似乎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化、公式化模式:文艺作品要沿着由“外宇宙”向“内宇宙”、由现实向非现实、由理性向非理性、由社会属性向自然属性、由精神追求向肉欲横流的轨迹发展。一些作品描写人物,既要写他“人性”的一面,又要写他“兽性”的一面;既要写他“好”的一面,又要写他“坏”的一面;既要写他“表层”的一面,又要写他“本真”的一面;既要写他“暂时”的一面,又要写他“永久”的一面……于是,想方设法让人物超脱社会、阶级、政治属
4、性的“拘囿”,同所谓的人的“本能”、“自我”、“无意识”、“性欲”以及甜得发腻、无缘无故的“情爱”挂起钩来。结果,各种各样离奇、反常、低俗、恶心的东西就冒了出来,满足着某些人群粗鄙的心理嗜好和眼球需要。鲁迅当年讽刺的“这么一来,‘文学’存在,‘人’却不多了”的情景,在当前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其实,黑格尔早就说过:倘若一个人外表的行为与其内心不相符,那他的外表和他的内心都同样是空虚不实的。文艺当然是可以表现人性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性是具体的,其真正本质是在综合的社会性中展开的。抽象的纯肉体的存在,不是人的本质。诚如马克思所说:“
5、‘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270页)鲁迅也说:“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邓小平曾经讲过:“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还不高,这也不能靠谈论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来解决,主要地只能靠积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解决。离开了这些具体情况和具体任务而谈人,这就不是谈现实的人而是谈抽象的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会把青年引入歧途。”(《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1
6、页)这些精辟论述,今天仍然振聋发聩。毋庸讳言,这种带有抽象人性论的文艺产品,目前仍有一定的消费市场,要想完全杜绝是不容易的。我们一方面要警惕和抨击这种落后的现象,一方面要逐步减少孳生这种现象的土壤,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性观才能得到弘扬,文艺创作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坦途。二由于抽象人性论作祟,有些文艺作品甚至走入忠奸不分、背弃民族大义的泥淖。例如,有的作品把人物是忠贞还是奸佞、崇高还是卑劣曲解成是“头脑战胜了身体”还是“身体战胜了头脑”的问题,故意把人的“身体”和“性”的启蒙与觉醒,当作压倒一切的东西。有的作品,竟将爱国女青年描写为
7、由于深陷性欲而甘愿当汉奸特务头子的“情妇”,同时也把汉奸特务头子写得“人性”十足,有意掩盖了其卖国、凶残、血腥的一面。这类作品所起的作用,就是消解爱国精神,淡化民族意识,制造价值倾斜。这类作品认为,“身体不参加欺骗”,当身体的体认是真实的时候,一切的理性、立场、国家、民族、忠诚等等,都没有了力量,都向“人性”低头了。这种解说同样抽空了人的行为的社会历史因素,是一种虚伪的自欺欺人。用这种“审美”方式和见解来为忘却正义立场、背弃民族大义辩护,同样是匪夷所思、站不住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把人的“性”机能加以抽象,使这一机能脱离人的其他
8、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它就变成动物机能了。有些文艺作品把表现“动物的机能”作为开掘“人性深度”,作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这其实是对人的尊严和人类文明的玷污。人性是历史的,文艺对人性的开掘和塑造是没有止境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