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7844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企业税收筹划空间——约束及博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税收筹划空间——约束与博弈 税收筹划是经济发展与诚信纳税的必然产物 与诚信纳税的呼声相反,偷漏税案件愈来愈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企业不惜使用虚假信息等手段偷逃税款。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思考上述反差:其一是税收制度在制定时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是否太小,以至于企业不得不采用偷漏税的手法降低纳税成本;其二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尚未达到发现税收筹划空间以及充分利用税收筹划空间的水平,也就是说在治理税收环境中税收筹划与筹划空间就成为国家与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依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制度、经营活动等的事先安排,从企业长远利
2、益出发,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化选择,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应该说税收筹划与税收欺诈根本对立,与诚信纳税相辅相成。税收筹划是诚信纳税的体现,诚信纳税是筹划成果的保证。纳税人将税款缴纳给政府,希望政府为其提供充足和高质量的公共品与服务,可以说,在纳税人和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诚信对纳税人和政府都应具有约束力,只有整个社会建立起诚实的信用体系,税收筹划才能有健康的社会环境。 税收筹划空间的约束与博弈 由于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意味着它的战略选择必须接受一定的空间约束与制约,而这个空间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只是不同的国家税收空间范围有差别,企业利用税收筹划空间的能力不同
3、。 (一)政府主动给与的纳税空间以确保涵养税源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以政府为主体的征税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纳税人成为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要尽可能多地征收税款;另一方面,纳税人基于利益的考虑会尽可能少地缴纳税款。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国家是税收法律制度制定的主体,纳税人只能被动地接受制度的制约,同时按制度提供国家所需的资金。如果税收制度规定企业将其收入全部或大部分交给国家,企业一定会选择不生产,国家税收自然为零,这与国家不征税的结果一样。博弈论的原理表明: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双方可以达成一定的协议即“纳什均衡”。而协议被遵守的前提是遵守协议的收益大于
4、破坏协议的收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博弈的双方都有不遵守协议的动机,那么,协议的制定就成为问题的关键。税法、税收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是博弈双方的协议,因而在制定、实施时必须考虑遵守税收法律制度的收益大于破坏它们的收益。换言之,税收法律制度在制定时国家一定会考虑税源的存在与可持续增长,税收制度中的涵养税源就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 (二)在主动的税收空间内让企业权利与义务得到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认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利益独立化。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以法律之外的“内在标准”行使自己的权利,也不能凭借“内在标准”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纳税人
5、所能行使的只能是法律所规定的权利。需要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主动地实现其需求,即企业对自己主动采取的行为及后果,事先要有所了解,并能预测给企业带来的利害,税收筹划就是具有这种法律意识的主动行为。 如前所述,企业税收筹划作为受法律保护的合法行为,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不能只强调义务而忽视权益的存在,更不能按企业的大小、性质、经营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税收筹划采用默认的态度,不正面引导国内企业的税收筹划,反倒会使偷税漏税现象蔓延。 当税收筹划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一步明确,自我约束力增强时:一方面,企业作为筹划方案的使用者和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对方案涉及的法律
6、问题要负全面的责任;另一方面,筹划者提供的纳税方案必须符合税法立法精神,否则将被视为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若造成纳税人不应有的损失,还要责令其承担赔偿责任。这实际上增加了税收筹划违规的成本,通过法治从根本上保护税收筹划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更好地约束税收筹划设计者的行为,防止为争夺客源或谋取筹划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确保税收筹划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在主动的税收空间内通过制度上的倾斜实现引导 国家可以通过倾斜的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国家经济调整的目的。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产品税率的高低、减免税、退税,
7、以及外商投资、西部大开发等种种优惠鼓励政策为企业选择自身的经营行为提供了税收筹划空间,同时实现了国家对投资方向、产业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地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意图。 1。税制规定的差异会带来税收差别待遇。由于国家目标的多重性和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各国或各地区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使具有不同特点作用的各个税种同时并存,相互补充与协调,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税制规定不同带来的税收差别待遇最易为纳税人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不同税种适用不同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规定等;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因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