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65676
大小:3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2
《15年高考历史考前江苏省宿迁市三校​高效自选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5年高考历史考前江苏省宿迁市三校高效自选题 【第二教育资源网www.02edu.com—高考历史试题】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2015高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绝密★启用前 宿迁市三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2015-03-28 (考试时间:100分15年高考历史考前江苏省宿迁市三校高效自选题 【第二教育资源网www.02edu.com—高考历史试题】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2015高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绝密★启用前
2、 宿迁市三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2015-03-28 (考试时间:100分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否则不予计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3、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
4、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4、下列近代报刊中,将②③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①②③④ A.同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B.同属于娱乐性为主的报刊 C.都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D.是不同时期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
5、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新中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文化大革命”的推动 ③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 ④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6、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8、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英、法)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城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9、《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
7、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在我国近代史上,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改良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D.农民阶级 10、“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与材料所述思想一致的政治派别是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清政府顽固派 11、1912年5月,梁启超说:“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表明 A.中国应首先实行君主立宪制B.民主
8、共和政治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C.中国在实行何种政体方面存在分歧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12、2015年是农历的壬辰年“羊年”,右图是“羊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