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50727
大小:3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7
《15年高考历史考前山东省潍坊市​高效自选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5年高考历史考前山东省潍坊市高效自选题 【第二教育资源网www.02edu.com—高考历史试题】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2015高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三文科综合 2015.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5
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中国古代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需求B.宗法观念的延续 C.儒家道德的影响D.社会习俗的约束 14.“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
3、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 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 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 15.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观念的影响B.城市经济的发展 C.征收赋税的需要D.社会管理的需求 16.“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
4、.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7.1828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为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A.颁布《航海条例》B.提出经典力学 C.创立责任内阁制D.开展工业革命 18.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A.“开眼看世界”B.主张“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D.倡
5、导“实业救国” 19.“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上述认识的历史背景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中国民主革命胜利 20.有学者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每年数百个讨论的议题进行统计发现,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局变化B.冷战重心东移C.朝鲜半岛分
6、裂D.意识形态相同 21.“会议坚信,本宣言和各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条款的实施,将使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从此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地在国际和平大家庭中起他们的作用。”这次会议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D.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2.右表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国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 (1950-2000),其变化趋势 反映了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发展方式的改变 C.企业性质的变化 D.经济体制的变化 23.我
7、国学者在研究“全球化与 第三世界”问题时,提出了 下列不同观点。 这说明 A.只有“有利有弊说”具有合理性B.研究视角不同会形成历史观点差异 C.时代不同会制约对历史真相的认识D.研究者的身份会影响历史结论 Ⅱ卷(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3道题目。其中36~42题为必做部分,43~48题为选做部分。 2.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
8、题,其他作答题目的答案无效。 3.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 38.(24分)社会意识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 ——《明代习俗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晚期社会观念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根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