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ID:20363872

大小:12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2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_第1页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_第2页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_第3页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_第4页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现代西方的自然信仰寄托于科学,道德上的信仰则体现在个人自由方面。以个人自由作为道德支点,必须有主观利己而客观利他的假设。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起支配作用。身份经济和实物经济主导的社会,人的行为是由看得见的手支配的。趋利避害的元规则《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亚当·斯密关于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经济的思想,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皇冠上的宝石”,他是经济学领域的牛顿。要法治不要人治的“主义”,其逻辑前提是:有一种制度,它能够保证

2、主观利己而客观利他,使私利符合公共利益。“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姑且不论人人同意的协议是否有可能达成。这些参加社会契约的人,他们的动机会是什么呢?是追求自己的利益还是对自由的信仰?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相矛盾。“自由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其“自然权利”,是因为他的暴力强过反对者。“元规则”是指一个社会接受某种规则体系时所遵循的理由。无论个人还是社会,他接受某种规则的原因

3、只有一个,那就是符合自己的利益。规则的形成是人们趋利避害的结果,因此之故,“趋利避害”才是真正的“元规则”。“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人之所趋即为利,所避即为害。利天然地包含着矛盾,能够把利益关系引向统一状态的行为和思想即是义。“义”是利益取向内外平衡的结果。生产者与经营者《枪炮、病菌与钢铁》:“当草莓的种子还没有成熟、不能马上播种时,周围的果实是又青又酸又硬。当种子最后成熟时,果实就变得又红又甜又嫩。果实颜色的变化成了一种信号,把鸫一类的鸟儿吸引来啄食果实然后飞走,最后吐出或随粪便排泄出种子。”“其他无数的植物都有适合于让某些种类的

4、动物吃并撒播的果实。正如草莓适合于鸟儿一样,橡实适合于松鼠,芒果适合于蝙蝠,某些莎草适合于蚂蚁。”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经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生产和经营,因此,人类在食物链中的分工,真正值得重视的只有生产者与经营者这两个角色。经营者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主权。首要的主权是对人的权力,它以武力为后盾,以制定和执行各种法令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次是产业主权,通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操纵劳动者。第三是信用主权,其中关键是货币的发行权,以及社会剩余资金的垄断权力。根据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权形式,可以把人类自国家产生以来的经济模式分为三类:身份经济。经济

5、主权的核心是控制劳动者。实物经济。生产发展,人口增加,资源与人口的矛盾开始凸显,这时候生产资料尤其是土地的价值开始重要起来,而直接奴役生产者必须付出昂贵的行政成本和道德成本,经济主权必然向土地等生产资料转移。符号经济。买方市场形成以后,实物的经济意义降低,货币越来成为汇通所有生产要素的一般性价值符号。武力征服的经济意义当法律主权占绝对统治地位时,为身份经济,人们的经济地位首先取决于他的身份。如果说酋长仍然离不开相同血缘的生产者的认可,国家却完全不是生产者所愿意看到的现象。“我们的观察和历史记载,都没有揭示出有哪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国家是在表现出

6、冷静的远见的轻松优雅的气氛中组成的。较小的单位不会自愿地放弃自己的主权去合并成较大的单位。只有通过征服或在外部的胁迫下,它们才会这样去做。”武力是大规模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征服是对人的征服,基于契约关系的农奴制、租佃制和雇佣制只有在征服关系稳定后才有可能,因此早期国家的经济模式一定是身份经济。掠夺是利益最大的首选方案。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得非生产利益,而经营的本质是掠夺。武力竞争大大推动了技术进步。军事征服可以集众民族之所长,使复杂的社会分工成为可能。生产者之间相互平等,但征服者比生产者更在乎秩序。文化由此成为获得发展动力。基于生存压迫的服从由

7、于长期的文化融合与技术进步,人口流动性必然日益增强,经济发达的王国不可能继续停留在主要通过身份组织起来的社会中。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划分不适合中国,但身份经济和实物经济的划分却适用于西方,也能够适用于任何国家形态的文明社会。如果说身份经济时代是身份决定财产,那么现在则是财产决定身份了。中华帝国与众不同,作为征服者的皇帝始终掌握巨大权力,从而能够打压土地贵族,并使中国社会保持着大量的自耕农。豪强地主保护农奴完全出于私利;帝国政府保护小自耕农,除了长远利益之外,对道德和政治自律的要求非常高。小自耕农的悖论,可说是中国两千年来王朝更替循环的主要原因。

8、悖论的深层根源是实物经济的内在本性,它的基本运行规则就是变相抢劫。产业主权的本质,就是利用生存资源的垄断变相抢劫生产者。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租佃契约,是实物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商业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