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ID:20360891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_第1页
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_第2页
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_第3页
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_第4页
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二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氮  【学习目标】  1、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氮气的稳定性,知道氮气的主要用途。  2、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3、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分别与铜、木炭的反应,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  4、了解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份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  5、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  6、初步学会NH4+的检验方法  【基础知识】  一、氮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2.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性质稳定,

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H2反应  与H2反应:       与O2反应: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2(   色、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3.相互转化  NO转化成NO2:         NO2转化成NO:      4.NO2与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总反应:      三、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产生“发烟”,故叫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硝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以外,还具有特性:  ①不稳定性:由于HNO3见光易分解,所以硝酸保存在  色试剂瓶中

3、  ②强氧化性:  冷的浓硝酸使金属  、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铜与浓硝酸:       铜与稀硝酸:       木炭与浓硝酸:       四、氨气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极易溶于水[Ks5u.com]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思考:氨水的成分:     )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  (现象:产生   )  ③与O2催化氧化:      3.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NH4Cl与Ca(OH)2加热        发生装置:与利用KMnO4制备氧气的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

4、向下排空气法  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看是否变蓝  干燥:碱石灰  五、铵盐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      2.与碱共热可产生氨气  六、NH4+的检验  NH4+的检验方法:           【典型例题】  1.(2009年水平测试)下列物质与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是( )  A.Na2O   B.SO3   C.CO2  D.NH3  2.(2009年水平测试)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 )  A.SO2  B.Cl2   C.NO2  D.N2  3.(2007年水平测试)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  A.浓硫酸  B

5、.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4.(2007年水平测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具有氧化性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次氯酸是一种强酸  D.钠的焰色为浅紫色  5.NO2被水吸收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3NO2+H2O=2HNO3+NO,其中被氧化的N原子和被还原的N原子,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A.3:1   B.1:3   C.1:2   D.2:1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氢与氨气相遇,有大量的白雾生成  B.用铂丝蘸取硫酸钠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  C.氯化亚铁溶液与无色的KSC

6、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  D.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再加热,红色不再重现  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8.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高

7、考资源网]  C.NaOH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9.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  A.NO2→HNO3B.Cl2→HClO  C.SiO2→H2SiO3       D.H2SO4(浓)→SO2  10.(2011年水平测  高二化学高二化学化合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